《十月九日陈诚之送菊花小诗奉答》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十 月 九 日 陈 诚 之 送 菊 花 小 诗 奉 答 宋 /周 必 大 十 月 风 霜 动 ,篱 边 菊 始 黄 。从 来 司 历 过 ,失 不 闰 重 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始黄(shǐ huáng)的意思:指事物开始变黄,迹象显现。也形容事物逐渐衰败、灭亡的迹象。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司历(sī lì)的意思:指掌管历法、历书的官吏或学者。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 注释
- 十月:指农历十月。
风霜:寒冷的风和霜冻。
篱边:篱笆旁边。
菊:菊花。
始黄:开始变黄。
从来:自古以来。
司历:掌管历法。
过:经历。
失:错过。
闰:闰月。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九节。
- 翻译
- 深秋的寒风吹过,篱笆边的菊花开始泛黄。
自古以来,我经历的节日中,从未错过重阳节这个闰月的日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十月里寒风吹过,篱笆边的菊花开始绽放出黄色的花朵。诗人借此景物,联想到传统的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本应是赏菊的好时光,但因为错过了闰月,这个重要的节日似乎并未如常举行。诗人通过“失不闰重阳”表达了对传统习俗未能按期而至的淡淡遗憾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周必大的这首小诗,以自然景象寓含人情世故,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于节令与生活情感的细腻抒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