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死铅妆歇,人亡锦字空。
悲端若能减,渭水亦应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名为《邓国太夫人挽歌》。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切的哀悼和对逝者的怀念。
"鸾死铅妆歇,人亡锦字空。"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美丽的鸾鸟不再歌唱,它那精致的妆容如今只剩下沉睡;而人去世后,那些用锦缎编织的字画也变得毫无意义,为空白。这两种意象都在传达失去后的空虚和美好事物不再的悲哀。
"悲端若能减,渭水亦应穷。" 这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如果悲痛能够减少,那么连渭水(古代河名,以清澈著称)也会因这份深沉的悲哀而变得贫瘠。这不仅是对逝者哀悼的情感表达,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干涸和枯竭。
整体来看,宋之问通过这些意象和比喻,将挽歌中的哀思和悲痛传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种深沉、细腻的情感力量。
旧月东篱。傍素怀又堕,林密人稀。
故宫秋好,自饶胜赏,重阳过也,怎道佳期。
更消几个黄昏待,去情尚、依约宫眉。露未晞。
数枝泪菊,如梦桥扉。屏风画幅流离。
奈镜边遍倚,不似渔矶。
鬓丝低看,江湖更远,疏星仰见,风雨仍希。
暗尘不到高寒处,淡阑槛、霜色微微。细漏移。
夜窗定怨归迟。
闹红旧馆,飞鹭乍落,兰棹先杳。蘋上风小。
翠澜荡作轻绡弄微照。暗萤又巧。
檐际数点,偏赚星早。寒袖香少。
就中宛转莲丝向人抱。
步袜去尘寂,梦冷薰风离苑道。
谁见趁凉鸳鸯波语俏。剩放鸭秋谈,渔钓堪老。
所思江渺。但对酒簪花,哦句欹帽。
数流光、燕昏莺晓。
飞絮时光,熟梅天气,片帆又到扬州。
绕荒城十里,尚似旧淮流。
过多少、寻常巷陌,衔泥飞燕,何处勾留。
望红楼人语,沉沉深押帘钩。
杜郎老去,有何人、能诉清愁。
喜学语雏莺,新声百舌,不解含羞。
好向绿阴深处,西风动、怕报凉秋。
已酴醾开到,行人休忆春游。
又匆匆、一回重九,菊萸总随愁新。
恁悲哉秋气,惯萧瑟、隔年人。
最是无风无雨,费遥山眉翠,镇日合颦。
念东篱、俊约迹往越成尘。渺过雁、几重冷云。黄昏。
忍对清尊。持薄酒,与谁温。
甚青娥皓齿,檀痕掐损,毕竟声吞。
总然夕阳如醉,算多事、怨浓氛。
强登临、自怜衰鬓,故人不见,寥落客里佳辰,霜重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