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题 王 公 明 枢 使 豫 章 佚 老 堂 宋 /周 必 大 君 不 见 当 年 卫 武 髦 且 期 ,尚 欲 进 德 形 箴 规 。又 不 见 潞 公 堂 过 九 十 ,精 神 折 冲 夸 德 威 。公 今 年 才 六 士 耳 ,朱 颜 绿 鬓 俨 未 衰 。便 从 午 桥 乐 暇 佚 ,宁 独 不 畏 二 老 讥 。恭 惟 中 兴 圣 明 主 ,焦 心 劳 思 抚 四 夷 。山 东 河 北 因 戎 索 ,远 民 日 夜 思 王 师 。楼 号 筹 边 宜 属 意 ,堂 名 佚 老 谁 敢 知 。请 赓 方 叔 壮 猷 雅 ,第 入 宣 王 复 古 诗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筹边(chóu biān)的意思:筹备边防,加强边境防卫。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德威(dé wēi)的意思:德行威严,道德的力量具有威慑力。
佚老(yì lǎo)的意思:指年老体弱的人。
东河(dōng hé)的意思:指人的思想、行为等与他人完全不同,无法理解或接受。
二老(èr lǎo)的意思:指两位年纪较老的人。
方叔(fāng shū)的意思:方叔是指叔叔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家族中排行较低、地位较低的人。
复古(fù gǔ)的意思:指回归古代风格、追求古典美的一种文化倾向。
恭惟(gōng wéi)的意思:恭敬虔诚地思考、思索、思念。
公堂(gōng táng)的意思:指公正的法庭或审判场所。
古诗(gǔ shī)的意思:古代的诗歌作品
河北(hé bě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
箴规(zhēn guī)的意思:箴规指的是教导和规劝人们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箴言和规则。
焦心(jiāo xīn)的意思:形容非常担忧、忧虑。
进德(jìn dé)的意思:指人们通过学习、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九十(jiǔ shí)的意思:指年纪大,年纪已经接近九十岁。
劳思(láo sī)的意思:费尽心思,思考困惑
明主(míng zhǔ)的意思:指明智、明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戎索(róng suǒ)的意思:指战争时期,士兵们在战场上用来束紧盔甲的绳索。比喻紧张的战争状态或紧迫的局势。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圣明(shèng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智慧卓越。
属意(zhǔ yì)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有好感或喜爱。
思王(sī wáng)的意思:指思考问题时像王者一样深思熟虑,不轻率行事。
四夷(sì yí)的意思:指外国人或外族民族。
堂名(táng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名誉。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午桥(wǔ qiáo)的意思:指中午时分桥上行人稀少,形容人迟钝、懒散或事情不景气。
暇佚(xiá yì)的意思:指闲暇、空闲的时间。
远民(yuǎn mín)的意思:指远离家乡的人。
折冲(zhé chōng)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冒着危险、费力气,不顾困难和牺牲。
中兴(zhōng xīng)的意思:指国家、民族或组织在困难时期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兴盛发展的意思。
朱颜(zhū yán)的意思:朱颜指的是红色的脸色,形容人的面色红润。
壮猷(zhuàng yóu)的意思:形容气势雄伟、威武壮丽。
焦心劳思(jiāo xīn láo sī)的意思:形容心情焦虑,思虑烦劳。
- 注释
- 卫武髦:卫武公,春秋时期诸侯,以年老而有德闻名。
进德形箴规:进德修业,制定法则。
潞公:指潞安王,唐代官员。
折冲誇德威:以德服人,显示威望。
朱颜绿鬓:形容容颜红润,黑发茂盛。
午桥:地名,北宋时期的名胜。
二老讥:指年长者可能的批评。
中兴圣明主:指中兴时期的贤明君主。
四夷:古代对四方异族的统称。
筹边:筹划边防事务。
方叔:周宣王时的贤臣。
复古诗:恢复古代美德的诗歌。
- 翻译
- 您难道没看见当年卫武公虽年迈,仍期望进德修业,制定法则。
再看潞公,殿堂落成已九十多岁,精神依旧,以德服人。
他今年才六十,红颜黑发,风采依旧未减。
他趁着午桥的闲暇时光享乐,怎会怕老年人的批评呢?
尊崇的中兴之主啊,您忧虑天下,操劳四方。
山东河北因战乱而渴望安宁,百姓日夜期盼朝廷军队的到来。
规划边疆的大楼应引起您的关注,‘佚老堂’的名字又有谁知道呢?
请效仿方叔的雄才大略和高雅风范,写出宣扬古代美德的诗歌。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所作的《寄题王公明枢使豫章佚老堂》。诗中,诗人以卫武公和潞公两位历史人物为例,赞扬王公虽年仅六十,但风采依旧,精力充沛,既能享受午桥之乐,又不畏他人非议。他身处国家中兴之际,深感皇帝的圣明与忧虑,关注边疆事务,表达了对王公能够像古代名臣方叔和宣王那样,积极筹划边防,推行复古政策的期待。整首诗赞美了王公的德行与才能,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