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为六绝句·其三》
《戏为六绝句·其三》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尔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操翰(cāo hàn)的意思:用心书写、精心撰写。

尔曹(ěr cáo)的意思:尔曹指的是“你们”,表示对一群人的称呼或指代。

风骚(fēng sāo)的意思:指某人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优雅、风度翩翩的气质和风采。

过都(guò dōu)的意思:过度繁忙,过于紧张或过度劳累。

翰墨(hàn mò)的意思:指书法或绘画的艺术。

虎脊(hǔ jǐ)的意思:指山势险峻,形容地势险要。

历块(lì kuài)的意思: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

龙文(lóng wén)的意思:形容文字雄伟、磅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卢王(lú wáng)的意思:卢王是一个用来形容人的成语,指的是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的态度。

文虎(wén hǔ)的意思:指文风豪放、气魄雄伟的人。

纵使(zòng shǐ)的意思:即使,尽管

注释
卢王:指卢照邻,唐代著名诗人。
操翰墨:擅长书法。
劣于:不如,较差。
汉魏:汉朝和魏朝,书法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等优秀文学作品。
龙文虎脊:比喻杰出的才能或华丽的文采。
君驭:你驾驭,指卢王。
历块过都:经历各地,游历过众多城市。
尔曹:你们,指看到卢王风采的人。
翻译
即使卢王擅长书法,也比不上汉魏时期的风格接近风雅。
无论是龙纹还是虎脊,都由你驾驭,你在各地的经历让众人见识到你的风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杜甫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伟大文学成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才华的一种不自信。诗人提到的“卢王”是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卢植和王粲,他们都以擅长文辞著称,代表了一种高贵典雅的文学风格。而“操翰墨”,则暗示了杜甫自己对于书写文字的热情与执着。

“劣于汉魏近风骚”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古代汉魏时期的诗歌风格有深刻的理解和模仿,但却自认为还未能完全达到那样的水平。这里的“风骚”,特指的是《楚辞》中屈原所作的《离骚》,代表了一种高洁、飘逸的文学境界。

接下来的“龙文虎脊皆君驭”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待古典文学作品的态度。将这些作品比喻为威武雄壮的龙和虎,暗示了它们强大的艺术力量。而“历块过都见尔曹”,则显示出诗人在阅读古籍时那种深入探索、全神贯注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崇敬与自我才华的反思,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个文学巨匠,对于文学传承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认识。同时,这也透露出杜甌对自己创作的严苛要求,以及追求卓越、不满足于当时成就的心声。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句·其七

峨眉多雨雅江秋,溢岸清波入郡流。

(0)

赠竺鍊师

姓疑乾竺古先生,霞外幽栖近四明。

履斗星移冠剑影,步虚风引佩环声。

蕊宫夜唤青鸾降,花洞朝骑白鹿行。

长使芝童看药灶,为耽琼液过蓬瀛。

鹤传仙语归华表,鱼寄丹书上赤城。

怪石醉中拈笔画,险棋静里按图争。

玉桃窃惯慵留种,瑶草寻多尽识名。

缩地日携龙作杖,卧云时约凤吹笙。

海边定与安期遇,关上当逢尹喜迎。

我本翠寒山道士,相随便欲采黄精。

(0)

长至

又见一阳生仲月,谁知独客最伤神。

天涯霜露深先垄,塞上干戈隔故人。

无酒步兵仍似醉,倩金曲?岂忧贫。

唯应天意同人意,欲放梅花树树春。

(0)

湖上意

晚过鸳鸯浦,无心唱《采莲》。

莫嗔兰桨急,为要趁前船。

(0)

景灵宫

孟月祠原庙,都人忆故宫。

当年驾幸处,乔木鸟呼风。

(0)

环溪夜坐

江天閒晚已斜阳,静掩柴门对草堂。

叶落转枝翻鹘影,星飞横水带萤光。

微风得隽驱残暑,新月出音生嫩凉。

坐觉秋容转清爽,一声渔笛在沧浪。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