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博浪(bó làng)的意思:形容人的胸怀开阔,见识广博,志向高远。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鹑首(chún shǒu)的意思:形容人羞怯、畏惧的样子。
翠华(cuì huá)的意思:指美丽的花朵或翠绿的草木。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海日(hǎi rì)的意思:海洋中的太阳,比喻非常辽阔的海洋或者无边无际的事物。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沙丘(shā qiū)的意思:形容沙漠中的沙丘,比喻事物的数量众多且密集。
蜃楼(shèn lóu)的意思:形容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景象。
辙迹(zhé jì)的意思:指行车车轮留下的印痕,比喻前人的经验或事迹可以供后人学习借鉴。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恂所作的《秦始皇祠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秦始皇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思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辙迹空山里”,以“辙迹”比喻秦始皇的足迹或功绩,置于“空山里”,暗示这些曾经辉煌的痕迹如今已隐匿于自然之中,显得苍凉而寂寥。接着“登临隘九州”一句,用“登临”表达对秦始皇统治范围之广的赞叹,同时“隘”字则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九州之地虽大,但终归是有限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都会被时间所淹没。
“椎方惊博浪,气已尽沙丘”两句,运用典故,分别指代了张良刺杀秦始皇未遂的事件(博浪沙之役)和秦始皇在沙丘病逝的事件。这两件事都与秦始皇的晚年命运紧密相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转折点的深刻洞察和对权力更迭的感慨。
“帝醉膺鹑首,祠荒对蜃楼”则是对秦始皇死后祭祀情况的描述。“帝醉”可能是指秦始皇生前的豪奢生活,而“膺鹑首”则可能是一种祭祀仪式的象征,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秦始皇生前奢华与死后凄凉的强烈反差感。“祠荒对蜃楼”则描绘了祠庙荒废,海市蜃楼般的景象,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历史虚无的感叹。
最后,“长悬沧海日,不见翠华留”两句,以“沧海日”象征永恒与广阔,与“翠华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深远,后者则象征着秦始皇的功业与存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功业与时间流逝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记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英雄的敬仰,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历史咏叹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唐乐天星翁
有客傲今世,去古见是人。
得姓遗唐谱,自号乐天民。
毋乃香山老,重来现后身。
问君何能解,满口谈天星。
术高价难酬,索诗抵千金。
我政坐诗穷,敢以穷累君。
君谓穷不忧,诗赋乐我贫。
不见石友死,锦帆不敛形。
不见邓侯饿,铜山化为尘。
命固受于天,谁能跃陶钧。
外物不可必,吾已反吾真。
君看世上儿,疾走方纭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