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逼秋浑作市,海声迎暮欲吞潮。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鸟(bái niǎo)的意思:白鸟指的是纯洁无暇的美丽鸟类,也用来比喻品德高尚、清白无辜的人。
常时(cháng shí)的意思:常常、经常的时间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官府(guān fǔ)的意思:指官员和政府机构。
寂寥(jì liáo)的意思:寂寥指的是孤独、冷清、寂寞无人的状态。
芰荷(jì hé)的意思: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清白无瑕。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木末(mù mò)的意思:木末指木头的末梢,比喻事物的最后一点或最后的结果。
青旗(qīng qí)的意思:指军队的旗帜,也用来形容军队的作战能力、威武形象。
沙头(shā tóu)的意思:沙地的起伏。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相熟(xiāng shú)的意思:互相认识并熟悉的关系
疑相(yí xiāng)的意思:怀疑对方的真实意图或动机。
渔樵(yú qiáo)的意思:渔樵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渔”和“樵”。渔指的是捕鱼,樵指的是伐木。渔樵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从事渔业和樵业的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临三山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半濠清浅芰荷彫”,描绘了池塘中清浅的水面上,菱角与荷花凋零的景象,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接着,“落日登临未寂寥”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夕阳西下之时,诗人与友人登高远眺,并非孤独寂寞,而是充满生机与希望。
“山色逼秋浑作市,海声迎暮欲吞潮”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山色与海声融入秋日的氛围之中,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深邃。山色仿佛在秋天的渲染下变得更加浓烈,而海声则在傍晚的呼唤中似乎要吞噬潮水,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力量的意境。
“沙头白鸟疑相熟,木末青旗苦见招”描绘了诗人所见的一幕:沙洲上的白鸟似乎与他们相识已久,而远处树梢的青旗则努力地招引着他们。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不似常时对官府,可无閒话及渔樵”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中放松心情,远离官场束缚,与渔民、樵夫交谈的愉悦之情。这不仅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简单纯粹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高阳台.题顾羽素表姑《绿梅影楼填词图》
画阁连云,疏帘隔梦,人间无此高寒。
石瘦苔荒,一轮冻月团圞。
悄然万籁声俱寂,凭烟痕、绿上毫端。
对横枝,依约微吟,画损阑干。
深宵不用银缸照,爱横斜疏影,写向冰纨。
仿佛瑶妃,半鬟香雾初乾。
披图忍读琴清句,侍慈帏、画卷曾看。
听烟梢,翠羽飞来,同话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