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阅史六首·其四》
《阅史六首·其四》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帝惜人才几手培,诛锄借作盗权媒。

更怜孙息追仇误,忍死龙荒不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回(bù huí)的意思:不再回来或不再回去

盗权(dào quán)的意思:指非法侵占他人的权力或职位。

龙荒(lóng huāng)的意思:形容世界荒凉,人烟稀少。

孙息(sūn xī)的意思:指孙子和儿子。也用来形容后代。

诛锄(zhū chú)的意思:消灭、铲除、清除坏人或坏事物。

翻译
皇帝多么珍视人才,亲手培养他们成长
却利用他们铲除异己,作为夺取权力的工具
注释
帝:指皇帝。
人才:指有才能的人。
培:培养,培育。
诛锄:清除,铲除政治对手。
盗权:夺取权力。
孙息:子孙后代。
追仇:追杀仇敌。
忍死:忍受死亡。
龙荒: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这里可能指朝廷之外。
首不回:头也不回,形容坚决不回头。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陈造对中国历史中人才选拔与政治斗争的深刻观察。首句"帝惜人才几手培",表达了皇帝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重视背后可能存在权力斗争的因素。"诛锄借作盗权媒",进一步揭示了权力斗争中,人才往往被用来作为巩固或争夺权力的工具,甚至可能成为他人篡权的借口。

次句"更怜孙息追仇误",诗人同情那些因复仇而陷入困境的人,他们可能是皇室成员或者臣子,因为追求私仇而误入歧途。"忍死龙荒首不回",描绘了这些人在极端环境下,即使面临死亡威胁,也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回头,显示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帝制下的用人之道,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无奈与抉择,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政治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十四夜对月柬子彦有怀子中兄

月出白杨端,乌啼清夜阑。

絺衣初淅淅,草露已漙漙。

共喜灯花密,宁辞酒盏乾。

有兄怀二弟,应自倚楼看。

(0)

今日行二月十四日赋

今日何日天气清,江干雨晴花柳明。

清晨手持一杯酒,再拜有泪如何倾。

我不及庭前乌,朝夕返哺鸣呜呜。

又不如坟上草,霜露结根永相保。

一从南郡飞旌旗,频年死徙伤流离。

先畴荒弃稂莠集,故宅荡析风烟悲。

小时开口咏诗句,投果倾堂动诸父。

岂知长大罹百凶,事绪茫如堕烟雾。

只今四十逾八年,有子孩痴方可怜。

霜蓬渐入明镜里,菽水不到黄泉边。

我家一门联桂籍,四十年馀声赫奕。

每惭末路向人低,独抱遗书竟奚适。

姆源之山高入云,钟岭亦有慈亲坟。

清明欲近风雨恶,野鸟啼春安可闻。

大兄今年会昌去,季也雩阳更流寓。

山斋此日倍相思,却恨从前少欢聚。

东家西家燕子飞,桃花乱落扑人衣。

明朝何处寻芳去,肠断故园消息稀。

(0)

夜宴王召南席上观黑厮旋舞胡瓶歌

绮筵烛艳歌停哢,春酒凝香碧霞重。

蕃童旋舞忽当前,头戴银瓶高不动。

银瓶花烂雪色新,俯仰之间如有神。

岂知头容自正直,欹侧愁杀旁观人。

拳毛蒙茸衬瓶底,宛转低徊舒四体。

眼看明月下昆崙,一片黑云飞不起。

使君好客酒漏卮,传令更舞君莫辞。

手中匕箸犹有失,头上银瓶高一尺。

(0)

三峰樵者歌为宗原张员外赋

若有樵者清且閒,游栖乃在三峰山。

雨馀濯足深涧底,日高伐木乔林间。

人生出处若云变,买臣会稽君不见。

秖今怀绶作员郎,却望三峰思故乡。

(0)

雉朝飞一曲题双雉图

雉朝飞,雄飞雌随声喔咿,山晴草暖风日迟。

绣襦锦翼何缡䙕,或登木而号,或据石而栖。

一步一饮啄,步步不相离。

所以贾氏女,御射有获方笑嘻。

物生自有性,配匹亦有时。

嗟尔牧犊子,七十而娶将奚为。

(0)

题垂钓图

石礧磈兮溪则有浔,山嵚崟兮岸则有林。

我钓我游兮曷溉之鬵,彼滔滔者孰知予心。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