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虺肆百毒,此亦受之天。
愿君勿憎怒,悯此心谬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戒杀八首》之一,通过对比虎狼与蛇虺的行为,探讨了自然法则与道德伦理的关系。诗中以“虎狼非不仁,天机使之然”开篇,指出虎狼并非没有仁慈之心,而是遵循着自然法则行事。接着,“蛇虺肆百毒,此亦受之天”进一步阐述蛇虺施用剧毒,也是出于自然赋予的能力。诗人在此借自然界中的生物行为,引出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愿君勿憎怒,悯此心谬用”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并接纳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而非因动物的残忍行为而产生憎恨和愤怒。最后,“仁气苟薰蒸,终皆变麟凤”则寄寓了诗人对于人性向善的期待,认为如果人们能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最终将能化育出高尚的人格,如同麒麟和凤凰一般,象征着美德与祥瑞。
整首诗通过类比和隐喻,深刻地探讨了自然法则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南方春早冻先融,荷锸趋时小异同。
要使齐民知水利,亦如前哲变文风。
四时镜净登临美,万顷云垂灌溉通。
嗟我一麾江汉上,慨然歆叹似南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