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鲍 中 丞 赴 太 原 唐 /卢 纶 分 路 引 鸣 驺 ,喧 喧 似 陇 头 。暂 移 西 掖 望 ,全 解 北 门 忧 。专 幕 临 都 护 ,分 曹 制 督 邮 。积 冰 营 不 下 ,盛 雪 猎 方 休 。白 草 连 胡 帐 ,黄 云 拥 戍 楼 。今 朝 送 旌 旆 ,一 减 鲁 儒 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草(bái cǎo)的意思:白草意为雪中的草,形容坚强不屈的品质。
北门(běi mén)的意思:指离开或逃离。
不下(bù xià)的意思:不少于、不低于
督邮(dū yóu)的意思:指监督邮政工作,确保邮件的安全和顺利送达。
都护(dū hù)的意思:指古代边防将领,也用来比喻保护边疆或领导一方。
分路(fēn lù)的意思:指道路分开,各自走不同的方向。
分曹(fēn cáo)的意思:分曹是指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各自负责不同的事务或任务。
积冰(jī bīng)的意思:指冰在寒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增多的过程。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旌旆(jīng pèi)的意思:旌旆是指旗帜和旌旗,泛指旗帜飘扬的场景。
陇头(lǒng tóu)的意思:陇头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处于领先地位或是最重要的位置。
路引(lù yǐn)的意思:指引、引导他人走对路或者找到正确的方向。
鲁儒(lǔ rú)的意思:指鲁国的儒家学者,也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鸣驺(míng zōu)的意思:指人才辈出、声名显赫。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西掖(xī yè)的意思:指宫廷中的一种建筑结构,也用来形容高大宽敞的屋子。
喧喧(xuān xuān)的意思:喧闹、嘈杂
- 翻译
- 骑马的官员引路声声响,喧闹得像在陇头,
短暂地离开朝廷的中枢机构,消解了北门的忧虑。
专任幕府统管都护,分派官员制约督邮。
营地上的冰层尚未消融,盛大的雪中狩猎才刚刚结束。
白色的草连接着胡人的帐篷,黄沙围绕着边疆的烽火楼。
今天送别旌旗,稍稍减轻了鲁地儒生的羞耻感。
- 注释
- 鸣驺: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驺卒吆喝开道的声音。
陇头:地名,代指边塞地区。
西掖:指尚书省,古代官署名。
北门:代指朝廷。
都护:官名,负责边疆军事事务。
督邮:古代官名,负责监察郡县。
积冰营:冰雪堆积的营地。
盛雪猎:在大雪中打猎。
胡帐:胡人的帐篷,指边疆民族的居所。
戍楼:边防城堡上的瞭望楼。
鲁儒:鲁地的儒生,这里可能指诗人的自我认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观场景,语言雄浑,气势磅礴。诗人以"分路引鸣驺,喧喧似陇头"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宏大的画面,似乎能听到战马嘶鸣的声音,如同古代边塞的警报一般激昂。
接着,"暂移西掖望,全解北门忧"表达了将军临行前的关切与决心。他们从营帐的一侧眺望远方,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最后的准备和担忧。
"专幕临都护,分曹制督邮"则写出了军队严密的组织和纪律,以及对外来敌人的戒备。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军事上的严肃与紧张。
"积冰营不下,盛雪猎方休"描绘了战争发生在严寒的季节,即便是这样的恶劣天气,也无法阻挡士兵们前进的步伐。"白草连胡帐,黄云拥戍楼"则形象地展示了边塞的荒凉与坚守。
最后,"今朝送旌旆,一减鲁儒羞"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一种赞美和鼓励,似乎在说,即使是在古代圣贤如孔子的时代,这样的英勇行为也是值得骄傲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战争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唐朝边塞将领赴任太原时的壮阔场景,以及诗人对其英勇气概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上乘寺主僧如岳咏菊
万紫千红各炫名,纷纷儿女哄春荣。
屈园秋种无人顾,独遇陶潜气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