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桓氏笛,吹起古今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楼(biān lóu)的意思:指建筑物的边角楼,比喻地位低下或不重要的角色。
波光(bō guāng)的意思:指水面上的光泽,也比喻美好的景色。
带月(dài yuè)的意思:有月亮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官渡(guān dù)的意思:官渡是指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后来成为表示权力斗争、争夺控制权的象征。官渡也可以用来比喻关键时刻的决策或重要转折点。
画舫(huà fǎng)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技艺超群,出众。
近火(jìn huǒ)的意思:接近火源。
连村(lián cūn)的意思:连续的村庄,形容地理位置相近的村落。
暝色(míng sè)的意思:指夜幕降临时的黄昏或黎明时的微亮。
暮霭(mù ǎi)的意思:指夜晚时分的浓厚烟雾或浓重的云雾。
天空(tiān kōng)的意思:指大气层中地面以上的空间,也用来比喻无限广阔、辽阔无边的境地。
远钟(yuǎn zhōng)的意思:远方传来的钟声,比喻离别时的惆怅和思念之情。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兴济官渡停泊时所见的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首句“画舫依官渡”,以“画舫”二字勾勒出船只的精致与装饰,暗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审美情趣。“天空暮霭收”,则通过“暮霭”的消散,渲染出夜幕降临的氛围,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层淡淡的神秘感。
接下来,“远钟城外寺,近火水边楼”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远寺之钟声与近处灯火楼阁形成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对比,既展现了空间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沉思。远处寺庙的钟声悠扬,仿佛穿越时空,唤醒了历史的记忆;而近处的灯火与楼阁,则是现实生活的具体体现,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夜景图。
“暝色连村暗,波光带月流”进一步深化了夜色的描写,通过“暝色”与“暗”字,强调了夜晚的深沉与寂静,而“波光带月流”则描绘了水面在月光照射下泛起的粼粼波光,既美丽又富有动态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动的意境。
最后,“谁将桓氏笛,吹起古今愁”一句,巧妙地引入了音乐元素,以“桓氏笛”象征着历史的哀愁与感慨,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笛声悠扬,似乎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将古今的愁绪一并吹起,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越表面景象的内在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历史的独到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