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朱熹的《沧州精舍联》,在诗中,朱熹以深邃的哲思和文雅的语言,探讨了道与迷、朋与误的主题,展现了其对人生、社会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
“道迷前圣统;朋误远方来。”这两句诗,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探索真理的艰难。"道迷前圣统",意指追寻大道的过程中,前人所建立的道德规范和传统体系可能会让人迷失方向,因为真理之路往往充满歧途和诱惑。"朋误远方来",则暗示了在追求真理的旅途中,朋友或同伴的误导可能导致我们偏离正轨,走向错误的道路。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描绘,提醒人们在探寻真理和道德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外界的干扰,坚持自我,不被迷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朱熹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困惑和挑战的深刻理解。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诗人鼓励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坚守本心,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追求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海棠洞
玉颊酒潮红,醉头扶不举。
杜老岂无诗,应为六丁取。
六月十四日大雨连朝
黄金北斗高,何似六月雨。
举头看云霄,此秘初未睹。
今晨沛然下,其势莫能禦。
既蠲人郁陶,又长我禾黍。
谁言为郡乐,病不对樽俎。
似为神所怜,用是娱悦汝。
缁黄諠讽诵,巫觋乱呼舞。
惠然从风来,兹事一不举。
临民多秕政,何道致如许。
稽首谢皇天,倾心奉明主。
山房
竹树转深径,茶山给孤园。
禅流打包去,旧日单寮存。
堂堂十八公,不知几寒温。
其谁晤对汝,冷落依颓垣。
有客占作室,此公正当轩。
风声落天半,似与幽人言。
已矣复焉往,佳哉略无喧。
在昔公择父,实惟谪仙孙。
读书庐山中,仰视五老尊。
头白不归来,高议排金门。
吾敢效前辈,分应守丘樊。
何忧蕙帐缺,怅望鹤与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