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解水石纷》
《奉解水石纷》全文
宋 / 曾丰   形式: 古风

江深寂无声,旁岸时㶁㶁。

推篷细听之,乃是石间滴。

固知水之鸣,多出石之激。

如何厌喧人,罪水不罪石。

吾在水石间,雅性虽嗜默。

鸣非吾敢嫌,激非吾敢责。

解水石纷,两各适其适。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èngjiěshuǐshífēn
sòng / céngfēng

jiāngshēnshēngpángànshíguóguó

tuīpéngtīngzhīnǎishìshíjiān

zhīshuǐzhīmíngduōchūshízhī

yànxuānrénzuìshuǐzuìshí

zàishuǐshíjiānxìngsuīshì

míngfēigǎnxiánfēigǎn

fèngjiěshuǐshífēnliǎngshìshì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解水(jiě shuǐ)的意思:解决问题

乃是(nǎi shì)的意思:表示某个事物或情况的确实、不容置疑。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水石(shuǐ shí)的意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关系。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细听(xì tīng)的意思:仔细倾听,注意细节

雅性(yǎ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品性高尚、文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奉解水石纷》,通过对江水与石间滴水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和心境。首句“江深寂无声”,描绘了江面的宁静,接着“旁岸时㶁㶁”以拟声词表现出水声的微妙变化。诗人推篷倾听,发现这些声音源于石间滴水,他由此联想到水的鸣响多源于石头的冲击。

诗人通过“固知水之鸣,多出石之激”表达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同时也暗含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他指出,人们常常因为外界的喧嚣而心生厌烦,却忽略了引发这些声音的源头——石头。诗人自我表白,“吾在水石间,雅性虽嗜默”,表明他喜欢安静,但并不因此嫌弃水声或责怪石头,反而欣赏这种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鸣非吾敢嫌,激非吾敢责”,诗人以豁达的态度化解了对水石纷争的纠结,认为两者各有其美,人应当接受并欣赏各自的存在状态。整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尊重,体现了其淡泊宁静的品格。

作者介绍

曾丰
朝代:宋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猜你喜欢

运司园亭十咏·其四海棠轩

珍葩寄幽岛,正对孤轩植。

优柔自俯仰,红绿若组织。

春酣晴日曛,坐久浓香逼。

池面净可鉴,朝霞罩澄碧。

(0)

康国韩公子华挽词二首·其一

棣萼联三事,台星聚一门。

诚心多士服,德望四朝尊。

傅相骑箕远,萧规与汉存。

两宫临奠日,哀恸见殊恩。

(0)

和张伯常见寄

芳信初传喜满胸,开缄气燄若长虹。

文墙目视曹刘短,诗将坛登李杜雄。

一别寒暄迷甲子,十年尘土谩西东。

知君善诱存先契,不欲疏顽坠素风。

(0)

荆甘

品珍方重寄来难,长忆东吴把酒看。

笠泽烟闲排锦树,洞庭霜老摘金丸。

清香先透筠笼细,甘液俄通玉齿寒。

不学荔枝遗国恨,曾烦驿使到长安。

(0)

喜雪

久旸逢腊雪,酌酒动欢诚。

密势迷城郭,馀霏冒栋楹。

河光平曳练,岳色远堆琼。

已报丰年瑞,三登贺太平。

(0)

偈四首·其三

寒雨细,朔风高。吹沙走石,拔木鸣条。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