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深寂无声,旁岸时㶁㶁。
固知水之鸣,多出石之激。
如何厌喧人,罪水不罪石。
鸣非吾敢嫌,激非吾敢责。
奉解水石纷,两各适其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奉解水石纷》,通过对江水与石间滴水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和心境。首句“江深寂无声”,描绘了江面的宁静,接着“旁岸时㶁㶁”以拟声词表现出水声的微妙变化。诗人推篷倾听,发现这些声音源于石间滴水,他由此联想到水的鸣响多源于石头的冲击。
诗人通过“固知水之鸣,多出石之激”表达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同时也暗含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他指出,人们常常因为外界的喧嚣而心生厌烦,却忽略了引发这些声音的源头——石头。诗人自我表白,“吾在水石间,雅性虽嗜默”,表明他喜欢安静,但并不因此嫌弃水声或责怪石头,反而欣赏这种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鸣非吾敢嫌,激非吾敢责”,诗人以豁达的态度化解了对水石纷争的纠结,认为两者各有其美,人应当接受并欣赏各自的存在状态。整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尊重,体现了其淡泊宁静的品格。
芳信初传喜满胸,开缄气燄若长虹。
文墙目视曹刘短,诗将坛登李杜雄。
一别寒暄迷甲子,十年尘土谩西东。
知君善诱存先契,不欲疏顽坠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