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烛闵蛾伤。
- 鉴赏
此句出自宋代诗人汪晫的《句(其二)》。在“灭烛闵蛾伤”这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灭烛”与“闵蛾伤”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情感氛围。
“灭烛”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熄灭灯火的情景,暗示着夜深人静、万物归于寂静的状态。在这一瞬间,世界仿佛被一层柔和的黑暗所覆盖,一切喧嚣与纷扰都暂时隐匿,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美。
然而,“闵蛾伤”则将这种宁静之美赋予了一层更为深刻的情感色彩。蛾,常被视为追求光明的象征,但在面对“灭烛”的情境时,它却不得不面对与光明相隔的现实,甚至可能因此受伤。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更蕴含了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与痛苦的感慨。通过“灭烛”与“闵蛾伤”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生命脆弱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艺术洞察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壶中天/念奴娇.寿妇人又良人登科七月初二
秋来两日,因个甚、乌鹊侵晨传喜。
却是常娥亲姊妹,降作人间佳丽。
黛柳长青,官梅稳衬,镜里春明媚。
花颜难老,寿杯频劝浮蚁。
闻道潇洒才郎,天庭试罢,名挂登科记。
昨夜凉风新过雁,还有音书来寄。
千万楼台,三千粉黛,今在谁家醉。
归来欢笑,一床真个双美。
显学尚书楼大防奉九十六岁之亲戏綵未央古今鲜俪远蒙五诗皆和鄙句谨次韵为庆
萱堂眉寿正增川,手种蟠桃莫计年。
得道身陪金母宴,应缘居近宝陀仙。
煌煌八座欢承膝,济济诸孙戏叠肩。
家庆新图争快睹,愿将摹本寄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