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卓迪山水二幅·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庐(cǎo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屋,比喻简陋的住所或生活环境。
尘俗(chén sú)的意思:指世俗纷扰、繁琐的事物或生活。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散绝(sàn jué)的意思:消散、消逝、绝迹。
山草(shān cǎo)的意思:指山中的草木,比喻人品或事物的质量。
谁子(shuí zǐ)的意思:指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成就感到自负自满,看不起别人。
俗人(sú rén)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的人,没有见识和修养的人。
纤尘(xiān chén)的意思:纤尘指非常细小的尘土,也用来形容非常微小的事物。
萧散(xiāo sàn)的意思:形容人们的生活或行为松散、不规律,没有秩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山居图景。首句“青山草庐下”,以“青山”点明了环境的自然与壮丽,“草庐”则暗示了居住者的简朴与超然。接着“萧散绝纤尘”一句,通过“萧散”二字,展现了居住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绝纤尘”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静与远离世俗的纷扰。
“曳杖彼谁子,知皆尘俗人。”这一句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似乎在询问那些行走于山间、手持竹杖的人是谁?他们是否也如这草庐中的居住者一般,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通过这一问,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融合在一起,引发读者对于隐逸生活与世俗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状态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