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杨 次 公 蕙 宋 /苏 轼 蕙 本 兰 之 族 ,依 然 臭 味 同 。曾 为 水 仙 佩 ,相 识 楚 词 中 。幻 色 虽 非 实 ,真 香 亦 竟 空 。发 何 起 微 馥 ,鼻 观 已 先 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鼻观(bí guān)的意思:用鼻子来观察事物,形容人的眼力敏锐。
楚辞(chǔ cí)的意思: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楚国时期的诗歌作品。它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为主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臭味(chòu wèi)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相互投合,彼此有共同的利益、爱好或喜好。
何起(hé qǐ)的意思:为什么起初,为何开始。
水仙(shuǐ xiā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先通(xiān tō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具有比他人更早获得知识或了解的能力。
相识(xiāng shí)的意思:相互认识,互相了解
依然(yī rán)的意思:仍然如此,依旧不变
云何(yún hé)的意思:用于问询事情的原因或经过。
真香(zhēn xiāng)的意思:形容物品或事物非常好,令人愉悦和满足。
- 注释
- 蕙:一种香草,有兰花的一种。
兰:兰花。
族:种类。
臭味:香气。
曾:曾经。
水仙佩:象征或指代水仙花的饰品。
《楚辞》:古代中国文学作品,包含许多香草诗。
幻色:虚幻的色彩。
非实:不真实。
真香:真实的香气。
竟空:最终消失。
云何:为何,怎么。
微馥:微弱的香气。
鼻观:嗅觉感知。
先通:预先感知。
- 翻译
- 蕙和兰本是同族,香气依然相同。
曾经佩戴过水仙花的饰品,曾在《楚辞》中相遇。
虽然色彩变幻不定并非真实,但真正的香气终究消失无踪。
为何能感受到微弱的芬芳,鼻子似乎已经预先感知到了。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苏轼(也称苏东坡)创作的,它描绘了一种蕙兰的香气特质和它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诗中蕙本兰之族,指的是这种花的家族,它们依然保持着相同的芬芳。曾为水仙佩,表明蕙兰曾被用作装饰,而相识《楚辞》中,则是说蕙兰在古代文学作品《楚辞》中有所体现,这增加了它的文化价值。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是诗人对这种花香气质的感慨。尽管它的色彩不一定显而易见,但它的香味却是确实存在的,同时也是短暂的。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则是说即使只是一丝细微的香气,也足以让人通过嗅觉感知到。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蕙兰这种植物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物质世界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