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骨(bái gǔ)的意思:指人死后只剩下了骨骼,形容人或事物的残破、荒凉。
超然(chāo rán)的意思:超越尘世,超脱于尘俗之外。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丹心(dān xīn)的意思:指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心。
芳名(fāng míng)的意思:指美名、好名声。
愤发(fèn fā)的意思:愤怒发作,情绪激动到极点。
公出(gōng chū)的意思:指公务出差、外出办事。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怀愤(huái fèn)的意思:怀恨愤怒。
拒敌(jù dí)的意思:拒绝敌人的入侵,抵抗外敌。
寇势(kòu shì)的意思:指敌人的势力或威胁。
名流(míng liú)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社会中享有盛名的人物。
前贤(qián xián)的意思:指古代有才德的先贤和前辈人物。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谢公(xiè gōng)的意思:指对别人的恩惠心怀感激,表示感谢之情。
阎君(yán jūn)的意思:阎君是指官僚贪污腐败、残暴无道的形象。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与世无争(yǔ shì wú zhēng)的意思:不与世俗争斗,追求宁静和平。
- 鉴赏
这首挽诗《四月十三日寇临吾邑,谢铁珊拒敌而死》由清代诗人汪怡甲所作,是对英勇殉国的谢铁珊烈士的深情悼念。诗中通过对谢铁珊生平和牺牲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
首句“谢公出处最超然,与世无争证佛缘”,赞扬了谢铁珊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他不与世俗争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仿佛已经证得佛门的智慧。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为下文描述其面对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奠定了基调。
接着,“寇势突来谁拒敌,忠怀愤发独披坚”两句,直接描绘了谢铁珊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情景。面对突如其来的侵略者,无人敢抗,唯有谢铁珊以坚定的忠心和愤怒的情感,独自披上战衣,勇敢地迎敌。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谢铁珊的英勇,也体现了他作为国民的担当与责任感。
“那愁白骨千秋暴,祇把丹心一点悬”则表达了对谢铁珊牺牲的惋惜之情。即使他的遗体可能遭受时间的侵蚀,但他的赤诚之心将永远铭记于世,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后人的道路。
最后,“从此芳名流后世,阎君祠里媲前贤”两句,预示着谢铁珊的英名将流传千古,甚至在冥界(阎君祠)也能与古代的英雄并肩,成为人们永远敬仰的对象。这不仅是对谢铁珊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也是对其精神价值的永恒肯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深刻地刻画了谢铁珊烈士的形象,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