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赵 守 祷 雨 有 感 枕 上 得 句 足 成 五 十 六 字 呈 赵 守 宋 /陈 文 蔚 雨 意 随 人 自 及 时 ,使 君 一 念 实 通 微 。不 知 沛 泽 人 间 遍 ,但 觉 炎 蒸 梦 里 非 。苗 稼 顿 回 枯 欲 死 ,桑 林 又 喜 绿 添 肥 。从 今 饱 吃 鄱 阳 馀 ,细 纪 贤 侯 德 政 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今(cóng jīn)的意思:从今以后;从现在开始。
德政(dé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或统治者以道德为准则,依法治国,为民众谋利益的政治措施和行为。
及时(jí shí)的意思:指做事情或采取行动的时机恰当,不拖延,不耽误。
苗稼(miáo jià)的意思:指农作物的幼苗,比喻事物的初期阶段。
沛泽(pèi zé)的意思:形容水势充沛,泽国富饶。
鄱阳(pó yáng)的意思:
(1).地名。 春秋 楚 番 邑, 秦 置 番县 , 汉 改 鄱阳县 。今改 波阳县 ,在 江西省 东北部。《史记·楚世家》“ 吴 復伐 楚 ,取 番 ”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括地志》:“ 饶州 鄱阳县 , 春秋 时为 楚 东境, 秦 为 番县 ,属 九江郡 。 汉 为 鄱阳县 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鄱阳 暴謔,中酒而作。” 刘逵 注:“ 鄱阳 人俗性暴急。” 明 李梦阳 《豆莝行》:“ 鄱阳 十日路断截, 庐山 百姓啼寒饿。”
(2).指 鄱阳湖 。 明 徐祯卿 《彭蠡》诗:“茫茫 彭 蠡 口,隐隐 鄱阳 岑。”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桑林(sāng lín)的意思:桑树丛生的森林,比喻人口众多,人群拥挤。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随人(suí rén)的意思:随着他人的意愿行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贤侯(xián hòu)的意思:指有德行和才能的贤明之君。
炎蒸(yán zhēng)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闷热潮湿。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雨意(yǔ yì)的意思:雨天的意境或情感。
泽人(zé rén)的意思:指以仁慈之心帮助他人,给予他人帮助和恩惠。
自及(zì jí)的意思:自己也受到波及或影响。
- 翻译
- 雨意仿佛随着人的期待而适时降临,地方长官的心思深邃而微妙。
并未察觉雨水已润泽世间万物,只觉得梦境中的酷暑不再。
田里的作物瞬间恢复生机,即将枯萎的桑树也增添绿意。
从此以后,我将享受着鄱阳的丰饶,详细记录这位贤侯的德政功绩。
- 注释
- 雨意:指降雨的意向或氛围。
随人:跟随人的感觉或期望。
自及时:自然而然地在适当的时候。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实通微:实际上深思熟虑,心思细腻。
沛泽:广大的恩惠或雨水充足。
人间遍:遍布人间。
炎蒸:酷热蒸腾。
梦里非:在梦中不再是现实。
苗稼:农作物。
枯欲死:几乎枯萎。
桑林:种植桑树的树林。
绿添肥:绿色更加繁茂。
鄱阳饭:指鄱阳地区的食物,可能指丰收。
细纪:详细记载。
贤侯:品德高尚的地方官员。
德政归:归功于他的德政。
-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对赵守祈雨成功后的感慨。首联"雨意随人自及时",写出了雨的适时降临仿佛是赵守的仁心所感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君一念实通微",赞美赵守的心思细腻,能洞察天地之理。
颔联"不知沛泽人间遍,但觉炎蒸梦里非",通过对比现实中的甘霖普降和梦境中炎热的反差,表达了对赵守祈雨效果的惊叹,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深关切。
颈联"苗稼顿回枯欲死,桑林又喜绿添肥",生动描绘了雨后农作物复苏和桑树增绿的情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含了赵守政绩对民生的积极影响。
尾联"从今饱吃鄱阳饭,细纪贤侯德政归",以百姓饱食的场景收束,既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也表达了对赵守德政的歌颂,寓意其政绩将被人们长久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绘,赞扬了赵守的仁德和智慧,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地方官的期待和敬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深上人归江南
留得莲花偈付谁,独携金策欲归时。
江南无限萧家寺,曾与白云何处期。
题家园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园竹池莲莫惆怅,相看恰似主人心。
鄂渚清明日与乡友登头陀山
冷酒一杯相劝频,异乡相遇转相亲。
落花风里数声笛,芳草烟中无限人。
都大此时深怅望,岂堪高处更逡巡。
思量费子真仙子,不作头陀山下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