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江波上,人归楚邑东。
《送董正字归觐毗陵》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董 正 字 归 觐 毗 陵 唐 /无 可 暂 辞 雠 校 去 ,未 发 见 新 鸿 。路 入 江 波 上 ,人 归 楚 邑 东 。山 遥 晴 出 树 ,野 极 暮 连 空 。何 以 念 兄 弟 ,应 思 洁 膳 同 。
- 注释
- 暂辞:暂时告别。
雠校:校对,这里指繁琐的工作。
新鸿:新飞来的鸿雁,常寓意书信或离别。
路入:道路延伸进。
江波:江面上的波浪,代指江面。
楚邑:楚地的城邑,泛指南方地区。
山遥:遥远的山。
晴出树:晴天时山上的树木清晰可见。
野极:旷野的尽头。
暮连空:傍晚时分与天空相接。
何以:为何。
念兄弟:思念兄弟们。
洁膳:洁净的饭食。
同:一起,共同。
- 翻译
- 暂时告别繁琐校对离开此地,还未启程就已看见新飞的鸿雁。
道路沿着江面伸展,人们归向楚地的东方。
远山在晴朗中露出树木的身影,旷野无垠,傍晚时与天空相连。
为何会思念兄弟?应当是在想一同享用洁净的餐食之时。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无可的作品,名为《送董正字归觐毗陵》。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远去亲友的思念之情。
开篇“暂辞雠校去,未发见新鸿”两句,描绘出行者即将离开但尚未启程的情景,其中“雠校”通常指的是朋友或同僚聚会的地方,“新鸿”则是比喻远方来往的书信。在这里,诗人通过未能收到来自远方的消息这一点,表达了对即将离别之人的不舍。
接着,“路入江波上,人归楚邑东”两句,则描写了行者渐行渐远,路过波涛的江面,而诗人自己则是回到位于楚地的东邑。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离别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怀念之情。
中间,“山遥晴出树,野极暮连空”两句,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山在远处透过晴朗的天气显现其形,田野在傍晚时分与辽阔的天空相连。这两句不仅仅是景物的写照,更是诗人情感的一种外化,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开阔。
最后,“何以念兄弟,应思洁膳同”两句,则直接流露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兄弟”虽未必指实际上的手足,但它代表了一种深厚的情谊。而“洁膳”一词,常用来比喻清廉和高尚,表明了诗人对于共同生活过、品行高洁的人员的怀念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摹,以及对离别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一种淡远而不失温婉的情感氛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