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案头(àn tóu)的意思:指案子上的事物,也比喻工作、学习的地方。
拨弃(bō qì)的意思:弃掉,抛弃
俯首(fǔ shǒu)的意思:低头向下看或弯腰行礼,表示恭敬、顺从或屈服。
规模(guī mó)的意思:规模指事物的大小、程度或范围。
后乘(hòu chéng)的意思:指事后乘便宜,利用别人的错误或不幸来谋取个人利益。
狐狸(hú lí)的意思:指狡猾、狡诈的人。
怀民(huái mín)的意思:关心民众,怀念百姓的苦难。
荆棘(jīng jí)的意思:比喻困难、艰险。
究怀(jiū huái)的意思:深深地思考、反思。
民事(mín shì)的意思:民事是指与个人、家庭、社会关系有关的事务或纠纷。它是指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与国家、政府无关。
蹊隧(qī suì)的意思:指狭小而曲折的道路或通道。
犬鸡(quǎn j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质量差劣,没有价值。
容众(róng zhòng)的意思:宽容众人,不计较小事
桑柘(sāng zh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但内在却有着非凡的才能或价值。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山城(shān chéng)的意思:指建在山上的城市,也指山城景色秀美。
烧残(shāo cán)的意思:指被火烧得残破不全的东西或人。
四门(sì mén)的意思:四个门,指四个方向或四个方面。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先遣(xiān qiǎn)的意思:事先派遣人员或部队。
应容(yìng róng)的意思:应该宽容、容忍。
- 翻译
- 拂去书桌上堆积的文稿,清晨的阳光照亮了四面山色。
尽管年老仍关心百姓事务,低头看着眼前的山城,心中已感到疲惫和苍凉。
烧尽荆棘,桑柘重新生长,狐狸消失,家禽家畜又归来。
计划先开通道路,后续的宾客应当能容纳在内。
- 注释
- 案头:书桌上的。
晓晴:清晨的晴朗天气。
民事:百姓的事务。
山城:坐落在山中的城市。
荆棘:野生植物,比喻困难或障碍。
蹊隧:小路和隧道。
众客陪:众多宾客的到来。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题目为《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其二)》。诗人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和个人心境,表达了对城市治理的关注和对未来的规划。
首句“拨弃案头文字堆”,形象地写出诗人暂时放下繁重的文书工作,展现出一种摆脱日常事务的轻松感。接着,“晓晴山色四门开”描绘了清晨阳光洒满城池,四周山色清晰可见,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气氛。
“究怀民事老虽壮,俯首山城心已灰”两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关心百姓疾苦,面对山城的现状,内心充满忧虑,流露出一种疲惫与无奈的情绪。
“荆棘烧残桑柘出,狐狸去尽犬鸡来”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城市经过整治,荒芜之地逐渐恢复生机,动物们也重新回到这里,预示着新的秩序和活力。
最后两句“规模先遣通蹊隧,后乘应容众客陪”,表达诗人对于城市规划的远见,希望先建设道路和基础设施,以便未来能容纳更多的人和活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感受融入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积极规划的胸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