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长伏枕,月好自临关。
民穷久欲乱,师老未成班。
这首诗描绘了动荡时局中的一幕,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民生的双重压力。首联“时危长伏枕,月好自临关”以“时危”开篇,点明了时代的动荡不安,人们在战乱中长期卧床,难以安眠;而“月好自临关”则在对比中透露出一丝宁静与美好,仿佛在动荡中寻找一丝慰藉。颔联“斥堠连吴越,烟尘犯海山”通过“斥堠”和“烟尘”这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蔓延,战火不仅限于一隅,而是跨越了吴越之地,甚至侵扰到了海山之间,展现了战争的广泛性和破坏性。
颈联“民穷久欲乱,师老未成班”揭示了战争对民生的严重影响,百姓因长期的贫困和苦难,内心积聚的不满情绪逐渐发酵,随时可能爆发为动乱;同时,军队长期在外作战,疲惫不堪,却未能形成有效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暗示了战争的无序和混乱。尾联“此夕姑苏酒,酣歌不破颜”则以宴会的场景收尾,尽管外在世界充满战乱与苦难,但人们依然选择以饮酒作乐的方式来暂时忘却现实的痛苦,表达了一种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民生疾苦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
雪霁风亦止,千里横江烟。
江风出海门,一碧低远天。
布帆曝日影,蓬脚立长年。
亭午天无风,客子呼下船。
皎皎两岸山,万叠素屏连。
远势来天目,南龙白蜿蜒。
沙碛人点点,鸦鹭下枯田。
千家所鳞次,匹练络井□。
击汰叹奇绝,披裘还叩舷。
虽觉毛骨寒,犹赖浊酒贤。
舣舟问旅食,僮仆正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