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卑卑(bēi bēi)的意思:形容言行低贱、卑微。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独抚(dú fǔ)的意思:独自抚摸;独自慰藉
流俗(liú sú)的意思:流行的习俗或风尚
人群(rén qún)的意思:形容人群非常多,数量庞大。
时或(shí huò)的意思:有时,偶尔
俗语(sú yǔ)的意思:普遍流传的语言或说法
万化(w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样、丰富多变。
无作(wú zuò)的意思:没有行动或没有作为。
无尤(wú yóu)的意思:没有过失或缺点,完美无瑕。
无愧(wú kuì)的意思:没有辜负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闲居感怀十七首》中的第六首。方孝孺以文才出众而闻名,此诗则展现了他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诗中“无专本无尤,无作自无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行为与道德的自我审视,认为没有专门的过错就没有可指责之处,不做任何事情自然也就没有愧疚。这种自我要求的严格性,体现了方孝孺在道德修养上的高标。
“心超万化表,迹混人群内”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心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心超脱于万物之上,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而行动则融入人群中,与世俗生活相融。这表明了方孝孺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并未完全脱离现实社会,而是找到了一种平衡。
“卑卑流俗语,懒问亦懒对”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俗言论的淡漠态度。他认为那些低俗的言语不值得去关注或回应,体现了他对高尚人格的坚守和对低俗事物的不屑。
最后,“有时或出门,独抚霜中桧”描绘了诗人偶尔走出隐居之所,独自面对自然景象的情景。通过抚摸霜中的桧树,既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他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方孝孺在闲居生活中对自我、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追求精神自由与道德完善过程中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毁舍后作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沣浦捐褋。
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
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
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
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
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
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贺新郎·其二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亿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蒙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微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春草梦,也宜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