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引·其六》
《《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引·其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却从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雨濛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外(ché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扰的安静和宁静。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迷向(mí xiàng)的意思: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望尘(wàng chén)的意思:望尘意为追随在别人身后,看到别人的尘土,形容自己追不上别人,落后于人。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西东(xī dōng)的意思:形容东西分散或离散,没有秩序或规律。

向背(xiàng bèi)的意思:指人的立场、态度或倾向。

雨濛(yǔ méng)的意思:雨雾交融,形容雨天模糊不清。

注释
却:转折,然而。
尘外:世俗之外,远离尘嚣的地方。
尘中:尘世,指人间。
楼台:楼阁亭台,指建筑物。
烟雨:雾气和雨水,形容迷蒙的天气。
濛:模糊不清,朦胧。
山水:自然景物,山和水。
照人:映照在人的视线中。
迷向背:使人迷失方向,不知东西。
孤塔:孤立的塔,可能是地标或指引。
认西东:辨认方向,辨别东西。
翻译
从远处的尘世之外眺望尘世之中
无数的楼阁亭台被烟雨笼罩,景色朦胧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也称苏东坡)的《虔州八境图》。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夸张。

“却从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烟雨濛。”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放眼远方的心境。首先,“却从尘外望尘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仿佛站在高处远观红尘,能够看透世间纷扰。而“无限楼台烟雨濛”则描绘了一个广阔无垠的景象,无数的建筑在迷雾和细雨中若隐若现,给人以深邃悠远之感。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 这两句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诗人面对广阔的山水,感到迷失方向,不再关注身后的世界,只是沉醉于眼前的自然美景。在这片壮丽中,他唯一寻找的是那座孤独的塔,用以辨识方位。这不仅是对空间位置的认知,更隐喻着诗人在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定位。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阙题·其三

饮罢唯图睡快,老来不作书痴。

一味古人糟粕,谁能更辨醇醨。

(0)

梦觉

七十五声更漏,一千馀里乡心。

梦里分明归去,觉来无处追寻。

(0)

藤杖

楖?古藤杖,偃蹇如虬龙。伊昔访隐人,得之天柱峰。

视尔如良朋,出处常相从。

渡水逾万折,穿云或千重。

忽于风雨时,狡狯誇灵踪。

使我失冯倚,瓠落无所容。

(0)

题故人溪亭

石泉清浸槛,终日远嚣纷。

境与禅心会,源从静处分。

乱峰寒蔽日,断壁昼生云。

向此长栖止,何人得似君。

(0)

遣兴

吾方慕孤贞,俗苦尚冯附。

一身天地间,瓠落如大瓠。

短寄无百年,倏忽已迟暮。

平生清净禅,犹嫌被诗污。

洗除岂诚难,心空灭万虑。

更当寻亮公,竟入西山去。

(0)

读郭文举传

众人务苟合,达士羞雷同。

不可相为谋,真成马牛风。

我爱郭文举,乾坤一冥鸿。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