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法虽甚苛,秦吏若犹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事(bǎi shì)的意思:形容事情繁多,琐碎纷乱。
不数(bù shù)的意思:不计算、不计数
得脱(de tuō)的意思:摆脱困境或束缚
非为(fēi wéi)的意思:指不应该、不应当、不该做某事或者不是某种情况。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火烈(huǒ liè)的意思:火烈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火焰旺盛、炽烈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激情、热情高涨。
羁绁(jī xiè)的意思:指受束缚、限制,不能自由行动。
将顺(jiāng shùn)的意思:指事物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没有差错或阻碍。
均节(jūn jié)的意思:指平均分配或公平待遇。
烈烈(liè liè)的意思:强烈,激烈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圣皇(shèng huáng)的意思:指尊贵无比的君主或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生财(shēng cái)的意思: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赚取财富,获得财富的能力。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书意(shū yì)的意思:指文字表达的含义或意义。
所望(suǒ wàng)的意思:指所期望、所希望的事物。
屠裂(tú liè)的意思:指屠宰牲畜时将其剖开,比喻彻底肢解、毁灭。
贤哲(xián zhé)的意思:指有才德、有智慧的人。
诏书(zhào shū)的意思:指君主或上级颁发的公文,也泛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政役(zhèng yì)的意思:指政府的职责和工作,也指官员的职务。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 注释
- 秦法:秦朝的法律。
甚苛:非常严格。
秦吏:秦朝官吏。
犹拙:显得笨拙。
山林:山野。
数里:几里地。
俾尔:使你。
逃得脱:得以逃脱。
后世事:后世的世事。
政役:政治劳役。
羁绁:束缚,牢狱。
圣皇:圣明的君主。
在御:掌权。
百事:所有事情。
咸均节:都得到恰当调节。
诏书:皇帝的命令。
意:精神。
生财:生计,财政。
竭:枯竭。
谁能:谁能。
将顺者:顺应时势的人。
贤哲:贤能的领导者。
峰中人:山中隐士。
民屠裂:百姓被残酷分割。
- 翻译
- 秦朝法律虽然严苛,官吏执行却显得笨拙。
即使身处山林仅数里之地,也能让你逃脱追捕。
我看后世的纷争,政治劳役如同烈火。
如果不是为了超自然的力量,怎能找到躲避束缚的方法。
当今圣明的君主掌权,各项事务都得到恰当调节。
他常常深入理解诏令的精神,忧虑民生疾苦,财政枯竭。
期待有谁能够顺应时势,那就是贤能的领导者。
切勿让山中隐士,嘲笑我们百姓被残酷分割。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觏所创作,名为《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五)秦人峰》。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的开篇“秦法虽甚苛,秦吏若犹拙”,指的是秦朝的法律虽然极为严苛,但执行这些法律的官吏却往往笨拙无能。紧接着,“山林不数里,俾尔逃得脱”则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山林也不远,只要几里之遥,就足以让人逃离秦法的桎梏。
“予观后世事,政役火烈烈”,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中不断重复的暴政和劳役深感忧虑。接下来的“苟非为鬼神,何计避羁绁”则是说如果不是成为鬼神,即使有再多的智慧也无法逃脱世间的纷争与束缚。
然而,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而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某种期待和希望。如“圣皇今在御,百事咸均节”、“常披诏书意,苦念生财竭”,这些句子显示出作者对于宋朝统治者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贤明的统治来平衡各种事务,减轻民众的负担。
最后,“谁能将顺者,所望在贤哲”表达了作者对能够顺应时势、为民请命的贤者寄予厚望。而“无使峰中人,笑我民屠裂”则是希望不要让山林中的隐逸之人看到百姓的苦难,从而嘲笑本朝的统治。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也表达了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李觏在诗中传递了一种对于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的强烈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