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石与芳丛间蜜蜂忙碌的场景。诗人通过“游蜂引惹忽腾逃”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采蜜的情态,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元素,将“十八称李霭”与“底似传神正午高”相联系,既体现了对古代艺术的敬仰,也暗含了对当下创作的期许。
“文石芳丛步缛毛”,开篇即以文石与芳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文石,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芳丛,则代表了生命与活力。两者结合,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精神世界的纯净与丰富。
“游蜂引惹忽腾逃”,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通过“游蜂”这一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场景。蜜蜂的“引惹”与“腾逃”,既是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真实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蜜蜂的忙碌与短暂的逃离,或许象征着生活的忙碌与片刻的宁静,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当年十八称李霭,底似传神正午高。”这两句则以历史人物“十八称李霭”为引子,巧妙地与当前的创作情境相联系,表达了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通过对比“底似传神正午高”,诗人似乎在探讨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既保持艺术的精髓,又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还蕴含了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与传统的尊重与继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丰富的意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二月十七日归故园酌红梅花下
今年剩有冬一月,今冬先得半月春。
留春借冬皆乐事,但苦世上无閒人。
平皋梅花如雪浪,夜色晨光迷滉漾。
就中红香清且妍,风流故在海棠上。
昨夜月明天不寒,梦中走马来花前。
旧时都下千金买,翻弃草莽不值钱。
性情贵远初厌近,久不见之端可怜。
今朝起拣白髭须,未能免俗为花娱。
小车駊騀溪石滑,一竿挂酒悬长鱼。
无人对饮花为伴,小奴亦解吹长管。
花应怜我老而狂,起舞踏影月凌乱。
老人更醉三十年,不为酒仙即花仙。
中秋与山甫登楼小酌
莫笑斯楼小,因高势自尊。
江山图万井,烟树点千村。
斫却月中桂,烹他海上鲲。
乘槎八月半,与子探河源。
水龙吟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愁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