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怜贪饵,同群怖独翔。
摊书时引梦,临水或思乡。
这首诗《偶成(其一)》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世事、自然、亲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首联“世事怜贪饵,同群怖独翔”,以鱼儿贪食比喻人世间的事物往往让人沉迷,而独处时的恐惧与孤独则成为心灵的常态。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生体验相联系,揭示了人在复杂社会中的普遍心理状态。
颔联“摊书时引梦,临水或思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摊开书籍,仿佛能进入另一个世界,引发无尽的遐想;而面对流水,又不禁勾起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这两句诗细腻地捕捉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慰藉和寄托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对知识探索与情感归宿的双重追求。
颈联“兄弟皆丘小,山林之日长”,则转向对亲情与自然的思考。兄弟之间的关系虽亲密,但在广阔的世界面前显得渺小;而选择隐居山林,或许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长久的陪伴。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对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尾联“行藏细检点,多半是襄阳”,以“行藏”指人的行动与命运,暗示了诗人对自己人生轨迹的反思。襄阳,作为历史上的文化重镇,象征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追求。这一句不仅总结了前文的情感与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即在复杂多变的世事中保持自我,追求精神的自由与文化的滋养。
整体而言,《偶成(其一)》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亲情以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既富有情感的深度,又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
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
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
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
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
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
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
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
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
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
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
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