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意境。
首句“归休赢得卧中林”,诗人选择归隐,不再为官场的纷扰所累,而是安享于山林之中,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这里的“归休”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告别,“卧中林”则形象地展现了隐居的生活状态,仿佛融入了自然,与树木为伴。
次句“坦腹蓬头绿树阴”,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场景。他坦然地躺在绿树的阴影下,头发蓬乱,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在与洒脱。这里通过“坦腹”和“蓬头”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隐士随性自在的形象。
后两句“非是葛巾浑忘着,迩来华发不胜簪”,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状态。虽然他没有忘记佩戴象征隐士身份的葛巾,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白发丛生,连簪子都难以承受。这两句既是对自身老去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深刻反思。同时,通过“非是”和“浑忘着”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传统隐士形象的坚守,即使在岁月的侵蚀下,那份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并未改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自在生活,以及对自然、时间与自我身份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疏影.为思惠斋主人题蓬莱春影图
烟螺想髻。更柳疏枫密,芳思无际。
缥缈空山,可是曾来,瞥见瑶阶仙侍。
人言海水三清后,有琼瑟、玉杯重遗。
恰无聊、化作朝云,一霎沧波迢递。
几度花开花落,对霞影犹忆。靓妆明惠。
石径苔封,化鹤人归,黯淡蕊珠文字。
浮萍偶值原无定,好认取、天花游戏。
奈梦回、雨泻高檐,窗外叶声如悴。
洞仙歌.下茅乡看桃花,课有拟卜居者
千村荆杞,待看春何处。一笑相逢去无语。
爱东皋数亩栽点桑麻,花更好、只合将家且住。
对花三叹息,开谢无端,过眼红芳竟谁主。
未要似仙源,流水东风,人间事、年年来去。
但唤取、娇莺与流连,便不是比邻,也成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