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艾如张》
《艾如张》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艾而张罗,蒐以狩,宁干戈安不忘危,厉不伤和

面尽解如雀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面尽(miàn jìn)的意思:形容表情、面容或神情尽显某种情感或状态。

三面(sān mià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具备多个方面或角度。

伤和(shāng hé)的意思:指伤害和破坏和谐关系。

张罗(zhāng luo)的意思:指为了某个事情而忙碌、筹备、安排。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的意思: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可能会随时降临。

鉴赏

这首诗名为《艾如张》,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深刻思考。

“艾而张罗,蒐以狩”,开篇以“艾”(一种植物)比作设置陷阱,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狡诈。通过“张罗”(张设罗网)和“蒐”(搜捕)的动作,隐喻了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激烈争夺与残酷杀戮。这里不仅展示了战争的直接暴力,也暗示了战争背后更为复杂的政治策略与利益博弈。

“宁干戈”,紧接着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与批判。在“干戈”(武器)的背景下,“宁”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战争的否定态度。

“安不忘危,厉不伤和”,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安不忘危”意味着在和平时期不能忘记潜在的危机,提醒人们保持警惕,为可能的冲突做好准备;后一句“厉不伤和”则强调即使在紧张局势下,也要努力维护和谐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升级。这两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稳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和谐共处价值的坚持。

“三面尽解如雀何”,最后这一句以“雀”作为比喻对象,形象地描绘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理解和应对。这里的“三面”可以理解为三个方向或三个方面,寓意着在面对复杂局面时,需要全面考虑,灵活应变。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国家政策时,应当具备的智慧与灵活性。

整体而言,《艾如张》一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危机与和谐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理想状态的不懈追求。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手法丰富多样,既富有文学美感,又蕴含深邃哲理,是明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挽钱仲耕运使·其二

濒海安盐筴,潢池息盗兵。

上常高计画,公不谓功名。

恻怛忧民志,驱驰报国情。

双溪最遗爱,歌颂未收声。

(0)

挽石应之提刑·其二

芹泮青灯夜,山亭皂盖春。

重更双使节,总为两淮民。

德意人人浃,工夫事事新。

帝城车马外,才此寄经纶。

(0)

临海道中书怀·其一

六月呼清风,凉气隔纤纻。

玄冬映窗隙,重茧不能御。

天时迭乘除,人事多龃龉。

怆焉感余怀,百年几寒暑。

(0)

寄王明叔提干·其一

万里锦官城,经年托友生。

笑谈元不数,心迹故难并。

别酒梅花粲,追途江月明。

书来犹缱绻,三叹故人情。

(0)

挽沈叔晦国录·其二

庭诤汲长孺,官师萧望之。

士能令国重,吾意匪公谁。

朱绂江湖远,苍颜疾病衰。

堂堂竟如此,造物尔胡为。

(0)

刘仙石诗

珍重标前史,名教万古存。

谁知刘越石,便是洞天门。

变化终□测,神仙未易论。

后人采扣处,白石又黄昏。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