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呈主人二首·其一》
《呈主人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世上年华车毂,俗中形态樊笼

解开绛帐陈红粉,何必通儒独马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车毂(chē gū)的意思:比喻地位高,功劳大,是重要的人物。

陈红(chén hóng)的意思:指长时间未变动、未更新的事物或观念。

樊笼(fán lóng)的意思:指束缚人的环境或条件,比喻限制人自由发展的环境或条件。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红粉(hóng fěn)的意思:指女子的美貌和妆饰。

绛帐(jiàng zhàng)的意思:绛帐是指古代帝王所用的红色帐篷,用于象征权威和尊贵。

解开(jiě kāi)的意思:打开被束缚、封闭的东西。

年华(nián huá)的意思:

[释义]
(名)时光,年岁。
[构成]
偏正式:年(华
[例句]
年华似流水。(作主语)

上年(sh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即上一年。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形态(xíng tài)的意思:形态百变指事物的形状、状态或表现方式变化多样,难以捉摸。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复杂与束缚感。"世上年华似车毂",将流逝的时间比作转动的车轮,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俗中形态若樊笼",则将世俗的规则与束缚比作牢笼,暗示人们在社会规范下难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解开绛帐陈红粉,何必通儒独马融",转而描述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绛帐"是古代讲学的场所,"红粉"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学生或知识的传播者。诗人提出疑问,为何只有通晓儒家经典的学者如马融才能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句诗似乎在探讨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问题,暗含对当时教育体系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社会束缚以及教育不公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岩下放言五首·其一钓台

林居野处,而贯万事。花落鸟啼,而成四时。

物有才德,水为官师。

空明湛群木之影,搏击下诸峰之巇。

游鱼静而知机,君子乐而忘归。

(0)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其七

赤豹负文章,岁晚智剞劂。

渴饮南山雾,饥食西山蕨。

封狐托脂泽,眉颊颇秀发。

时时一樽酒,婆娑弄风月。

(0)

次韵答薛乐道

薛侯笔如椽,峥嵘来索敌。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

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

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

长驱剧崩摧,百万俱辟易。

子于风雅閒,信矣强有力。

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

揽物能微吟,假借少储积。

山城坐井底,闻见更苦僻。

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谪。

(0)

次韵七兄青阳驿西阻水见寄

挽船逆牵九牛尾,寸步关梁论万里。

淮山终日只对面,与船低昂如角抵。

水工爬涉未曾去,远者盈寻近盈咫。

长堤夜射千丈潭,疾雷不及先掩耳。

吾人犹困坎井泥,何算鲑虾著尘滓。

我家诗翁坐长歌,险阻艰难实经履。

稍寻牛豕畦疃行,始得村落鱼菜市。

风榆雨柳愁杀人,日西月东若流水。

忽然槌鼓催发船,入门驩甚折屐齿。

道逢耦耕试借问,往往见谓知津矣。

十年奔走营晓炊,家居暖席能得几。

此行干蛊维叔父,攻苦食辛等醇醴。

官筒之诗邺城下,孝友恳恻见表里。

强哦竹閒惜寡和,如以罢兵取坚垒。

何当车马城南来,寿亲一樽开宴喜。

(0)

伤歌行四首·其三

诸妹欲归囊褚单,值我薄宦多艰难。

为吏受赇恐得罪,啜菽饮水终无欢。

永怀遂休一夜梦,谁与少缓百忧端。

古人择婿求过寡,取妇岂为谋饥寒。

(0)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其五

三公未白发,十辈乘朱轮。

只取人看好,何益百年身。

但愿长今日,清樽对故人。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