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松有响,石激水如滩。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惯(bù guàn)的意思:不习惯、不适应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激水(jī shuǐ)的意思:激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用力搅动水面,比喻引起骚动或激起争端。
内想(nèi xiǎng)的意思:内心的想法或感受
南音(nán yīn)的意思:指南方地区的方言音调,也泛指南方的音乐艺术。
台坐(tái zuò)的意思:指坐在宝座上,担任高位。
遥闻(yáo wén)的意思:听说、听闻
意内(yì nèi)的意思:内心深处的意思或感受
猗兰(yī lán)的意思:形容美丽动人的样子或者事物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走马(zǒu mǎ)的意思:走马是指乘马行走,也可指迅速行动或快速推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琴台的静谧与琴声的清雅,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
首句“风过松有响”,以风吹松动引发的声音开篇,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次句“石激水如滩”,进一步描绘水流在岩石间激荡的情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水声的清脆与力量。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不失宁静的画面。
接着,“静入幽人耳,遥闻清夜弹”两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感知相连接,通过“幽人”的听觉体验,将外界的声响转化为内心的共鸣,仿佛在静夜中传来悠扬的琴声,既遥远又清晰,引人遐想。
“引中思走马,意内想猗兰”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内心的思绪比作驰骋的骏马,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比作猗兰(一种象征高洁的兰花),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动与追求。
最后,“莫上高台坐,南音不惯寒”两句,以劝诫的口吻结束,提醒人们不要在寒冷的夜晚独自登上高台,可能是因为南方的气候或情感上的原因,暗示了在特定环境下,独自面对孤独与寒冷可能会带来不适或困扰。这一结尾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琴台的静美与琴声的清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