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睡听鸡早,占诗探茧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除夕(chú xī)的意思:
[释义]
(名)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构成]
偏正式:除(夕
[例句]
今天是除夕。(作宾语)春声(chūn shēng)的意思:春天的声音,指春天来临的迹象或春天的气息。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烘堂(hōng táng)的意思:烘堂是指烘烤或取暖的场所,也用来比喻取暖或照顾家庭。
椒香(jiāo xiāng)的意思:形容食物香味浓郁,令人垂涎欲滴。
京国(jīng guó)的意思:指国都,也可用于形容地位高贵、权势显赫的人。
频送(pín sòng)的意思:频繁地赠送或送礼物。
栖迟(qī chí)的意思:指人不安定,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搬迁或流连于外地。
色动(sè dòng)的意思:指欲望、情感等因受外界刺激而激发、涌动。
送喜(sòng xǐ)的意思:送去喜庆之意,表示祝福和庆贺。
烛花(zhú huā)的意思:烛花指的是燃烧的蜡烛,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注释
- 京国:京都。
逢:遇到。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栖迟:停留,指长时间居住。
鬓:鬓发。
欲:快要。
霜:白发。
春声:春天的声音。
竹爆:竹筒烟花。
岁色:年节的气氛。
椒香:花椒的香气,象征年味。
戒睡:戒除睡眠。
听鸡早:清晨听到鸡叫。
占诗:占卜吉凶的诗歌。
探茧忙:忙碌地查找寓意吉祥的事物。
烛花:燃烧的烛芯。
频送喜:频繁带来喜悦。
儿女:孩子们。
笑烘堂:满屋笑声。
- 翻译
- 在京都度过除夕,岁月使我两鬓如霜。
竹筒里的火药声宣告春天来临,年味儿在花椒香气中弥漫。
我早早醒来聆听鸡鸣,忙着查阅诗书寻找吉兆。
蜡烛频繁燃尽,带来喜悦,满屋都是孩子们的欢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温馨场景,通过对春节前夜特有氛围的刻画,展现了家人团聚、喜气洋洋的情境。其中,“京国逢除夕”开篇即设置了时间背景,是在国都迎接年的最后一夜。"栖迟鬓欲霜"则描绘了一种迫近年关的紧张氛围,人们似乎不愿意就此别过,想要把这宝贵的时光延长。
"春声生竹爆"用“爆”字形容春天的声音,如同竹子在春风中苏醒,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岁色动椒香"则是指年味盎然,椒香飘逸,这里“椒香”代指节日佳肴,表现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戒睡听鸡早"表达了人们对除夕之夜的重视,不愿错过这难得的时光,即便是深夜也要保持清醒。"占诗探茧忙"则描绘了人们在年夜里忙于写诗作赋,分享喜悦,传递美好。
"烛花频送喜"中“烛花”指的是灯火,这里的“频送喜”可能是指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灯笼,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儿女笑烘堂"则展现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孩子们在除夕之夜里嬉戏欢笑,充满了幸福感。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传达出一种浓郁的年味和家的温暖,是一首表达过年情怀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
龙门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久待尊罍临铁瓮,又从幢节镇金陵。
精神一只秋空鹤,骚雅千寻夏井冰。
长忆相招宿华馆,数宵忘寝尽寒灯。
送王处士游蜀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