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山 中 奉 寄 钱 起 员 外 兼 简 苗 发 员 外 唐 /秦 系 空 山 岁 计 是 胡 麻 ,穷 海 无 梁 泛 一 槎 。稚 子 唯 能 觅 梨 栗 ,逸 妻 相 共 老 烟 霞 。高 吟 丽 句 惊 巢 鹤 ,闲 闭 春 风 看 落 花 。借 问 省 中 何 水 部 ,今 人 几 个 属 诗 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高吟(gāo yín)的意思:高声吟诵诗文。
胡麻(hú má)的意思:指琐碎烦杂的事情或麻烦事。
几个(jǐ gè)的意思:表示数量不确定或模糊的概念,通常用于回答对数量的询问。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今人(jīn rén)的意思:指现在的人,也可指当代人。
看落(kàn luò)的意思:观察不到,看不见。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梨栗(lí lì)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表现极好,非常出色。
丽句(lì jù)的意思:指优美的词句或文章。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穷海(qióng hǎi)的意思:指困境、艰难的处境。
省中(shěng zhōng)的意思:指在众多人中间能够节省开支、节俭生活的意思。
诗家(shī jiā)的意思:指擅长写诗的人,也可指诗人或诗歌家。
属诗(shǔ shī)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具有诗人的才情和艺术感觉。
水部(shuǐ bù)的意思:指水流的方向或水流的走向。
岁计(suì jì)的意思:根据年龄的计算来推测一个人的才智和能力。
问省(wèn shěng)的意思:指问询省察,以求得真实情况或明白事理。
无梁(wú liáng)的意思:指没有梁的房屋,比喻缺乏根基或基础不稳固。
相共(xiāng gòng)的意思:共同、互相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逸妻(yì qī)的意思:逸妻指的是贤良淑德、能干贤惠的妻子。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何水部(hé shuǐ bù)的意思:指人行为言辞极其粗鲁、无礼,毫无教养和修养。
- 注释
- 空山:寂静的山。
岁计:一年的生计。
胡麻:芝麻。
穷海:辽阔的海洋。
无梁:没有桥梁。
一槎:一叶小舟。
稚子:年幼的孩子。
觅:寻找。
梨栗:梨和栗子。
逸妻:悠闲的妻子。
烟霞:指美好的自然景色。
高吟:高声吟诵。
丽句:美丽的诗句。
惊巢鹤:让栖息的鹤受惊。
闲闭:悠闲地关闭。
春风:春天的风。
落花:落花。
省中:京城中。
何水部:哪位水部官员。
今人:如今的人。
属:属于。
诗家:诗人。
- 翻译
- 寂静的山中一年的生计就是芝麻,辽阔的海洋没有桥梁只能乘一叶小舟。
年幼的孩子只会寻找梨和栗子,妻子相伴在烟霞中度过余生。
高声吟诵美丽的诗句让栖息的鹤都受惊,悠闲地关闭门窗欣赏落花纷飞。
请问京城中的哪位水部官员,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诗人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生活的和谐场景,诗人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自然的情怀。
“空山岁计是胡麻”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山中空旷,只有岁月的流逝如同胡麻一般难以计算。接下来的“穷海无梁泛一槎”,则是说诗人在贫瘠的海边,没有桥梁,只能随波逐流地乘坐一叶小舟,表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心境。
“稚子唯能觅梨栗”和“逸妻相共老烟霞”,描绘了诗人与家人的田园生活。孩子们在山中寻找野果为食,与妻子一起在自然界中安享晚年,体现了一种简单而平静的生活态度。
“高吟丽句惊巢鹤”表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他的诗歌如同美妙的歌曲,甚至能惊起树林中的仙鹤。而“闲闭春风看落花”,则是说诗人在春天的微风中,独自欣赏着花瓣飘落的情景,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是对世俗纷扰的一种超脱。
最后两句,“借问省中何水部,今人几个属诗家”,则是诗人向别人询问,在这广阔的自然界中,有哪些地方适合作诗,并且在当下,这个时代中,又有多少真正懂得诗意的人。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尊重和对同道中人的寻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中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李似之游蒋山
北风阻行舟,驾言游蒋山。
相携得良友,谈笑穷跻攀。
松林静杳冥,殿阁罗烟鬟。
宝公骨已冷,白塔孤云间。
乘高望长空,极目波涛翻。
东南正戎马,戈甲照江干。
与子适相遇,偷此半日闲。
怀古六朝远,道旧一笑欢。
忆昨赐对初,接武玉殿班。
螭坳珥史笔,每惭追继难。
迂疏与世违,谪官堕瓯蛮。
宽恩幸脱去,假道来江关。
邂逅两萍梗,飘泊惊风幡。
回首顾浙河,不知涕泗潸。
著鞭愿努力,世路方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