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缠络(chán luò)的意思:指纠缠、牵连、联系。
初学(chū xué)的意思:初步学习或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或技能。
飞鸟(fēi n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或者有才华的人离开原来的环境,迅速成长或者取得成功。
画笥(huà sì)的意思:指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容貌、风格等,如画家画画时所描绘的形象。
挥染(huī rǎn)的意思:挥染是指用笔挥动,涂抹颜料或墨汁,使颜色或墨迹扩散开来,形容写字、绘画时的技法或表达方式。
涓滴(juān dī)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或程度,形容非常细微或微小。
墨池(mò chí)的意思:指人才聚集的地方,也用来形容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
摩诘(mó jié)的意思:摩诘是一个佛教词语,指的是修行者通过苦行和修炼来摧毁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松雪(sōng xuě)的意思:形容雪量大而松散
为真(wéi zhēn)的意思:真实无假,真相无疑。
物物(wù wù)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繁多,琐碎不断。
无边(wú biān)的意思:没有边界,无限广阔。
-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倪瓒的《为方厓画山就题》描绘了他对王维(摩诘)绘画风格的欣赏与自我创作的反思。首句“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表达了对王维山水画技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画作仿佛让观者直接看见了山的本身,而非仅仅是画作的痕迹。接着,“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閒暇”进一步描绘了画面中自然景致的生动与宁静,松树与雪花相互交织,飞鸟悠然自得。
诗人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作对比,“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表明自己初学时还未能达到摩诘的境界,将所见之物机械地模仿成画。然而,“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则展示了他通过不断观察和实践,逐渐将生活中的景象融入画作的过程。
最后两句“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提出疑问,表达对艺术真实性的探索,是向方厓这样的大师请教,究竟何为真实的艺术表现,是模仿还是自我表达。结尾“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则暗示,虽然追求真实,但艺术创作也应包含个人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如同墨池汲取点滴,赋予作品无尽的生机与春天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对王维画艺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艺术追求的写照,体现了倪瓒对传统山水画法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