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沙若得房公馈,见弹须防陆子谋。
《次韵夜闻鹅鸭声二物自淮甸至》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夜 闻 鹅 鸭 声 二 物 自 淮 甸 至 宋 /洪 皓 传 闻 二 物 出 三 洲 ,万 里 笼 来 地 僻 幽 。岂 为 写 经 求 厚 味 ,且 图 牵 眼 逐 轻 沤 。眠 沙 若 得 房 公 餽 ,见 弹 须 防 陆 子 谋 。已 戒 儿 童 莫 相 恼 ,比 邻 容 得 夜 鸣 不 。
- 注释
- 传闻:听说,流传的消息。
三洲:古代泛指海外遥远之地。
笼来:收集并带到。
写经:抄写佛经。
厚味:丰厚的回报或利益。
轻沤:轻盈的泡沫,比喻吸引人的事物。
房公:未知人物,可能指某位慷慨的人。
陆子谋:可能指某人有心机,需提防。
儿童:小孩子。
相恼:相互烦恼。
比邻:邻居。
夜鸣:夜晚的鸣叫声。
- 翻译
- 听说有两样东西来自遥远的三洲,被送到这偏僻而幽静的地方。
它们并非为了抄写佛经以求丰厚的回报,而是吸引人的眼球,像追逐轻盈的泡沫。
如果能在沙滩上得到房公的馈赠,见到弹奏者也要提防陆子的算计。
已经告诫孩子们不要因此烦恼,毕竟邻居能容忍夜晚的鸣叫。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皓的《次韵夜闻鹅鸭声》,通过对传闻中的“二物”——鹅鸭的描绘,展现了它们从遥远的淮甸来到偏僻之地的情景。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鹅鸭的形象,而是通过暗示它们可能被用来写经以换取美食("岂为写经求厚味"),以及担心它们的叫声会引起他人觊觎("见弹须防陆子谋"),表达了对这些动物命运的关注和对周围环境的微妙洞察。
"眠沙若得房公馈"一句,"房公"可能是指某位慷慨之人,这里暗指如果鹅鸭能得到妥善照顾,就像房公的馈赠一样。而"比邻容得夜鸣不"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邻里能宽容,允许这些鹅鸭在夜晚自然鸣叫,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动物权益的考虑。
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语言简洁,通过日常小事反映出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其三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
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
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烛影摇红·其二丙子中秋泛月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
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
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
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
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