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杂咏十一首·其七》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长江杂咏》系列中的第七首。湛若水以"湛然"和"廓然"两个形容词,描绘了一种心境:深沉而清澈,开阔而无碍。他强调在这样的境界中,人的心灵达到了一种超脱,对世间琐事不再有丝毫执着,连最细微的事物也能洞察其本质。
"不着纤毫看一丝",这里的"纤毫"和"一丝"都是极小的量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已经深入到了极致,无需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最后两句"谁今未识虚明体,更拜延平一问之","虚明体"可能指的是人生的真谛或自然的真理,诗人在这里质疑当今是否还有人未能领悟这种透彻明白的境地,他甚至愿意像延平(指朱熹,湛若水的朋友)一样,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他人去理解这个"虚明体"。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湛若水的哲学思考和教育情怀,倡导人们追求心灵的澄明与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