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高 继 伯 分 教 湖 之 德 清 宋 /连 文 凤 此 时 不 忍 抱 遗 材 ,欲 把 文 章 扇 冷 灰 。见 说 读 书 堂 尚 在 ,瓣 香 寄 与 谒 东 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瓣香(bàn xiāng)的意思:形容花朵香气浓郁。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东莱(dōng lái)的意思:指远离家乡,到了陌生的地方。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寄与(jì yǔ)的意思:寄托希望、寄托感情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书堂(shū táng)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地方或机构,也可以指书房。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遗材(yí cái)的意思:指留下的有价值的材料或物品。
- 注释
- 此时:现在这一刻。
不忍:无法忍受。
遗材:未完成的才识,指未完成的作品或才华。
文章:这里指诗文创作。
扇冷灰:比喻使冷却的事物重新活跃起来。
见说:听说。
读书堂:学习或读书的地方。
尚在:仍然存在。
瓣香:古人敬献神明时用的细小香料,此处象征敬意。
寄与:送给。
谒:拜见,拜访。
东莱:可能指具体的人物或者地名,也可能代指作者心中的理想之地。
- 翻译
- 此刻我实在不忍心抛弃这些未完成的才识
想要用我的文字去吹散那份沉寂和冷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送高继伯分教湖之德清》中的片段。诗人表达的是对友人高继伯离别之际的情感。"此时不忍抱遗材"一句,形象地写出诗人对高继伯才华的珍视和不舍,"遗材"喻指高继伯的才学。"欲把文章扇冷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希望高继伯的文学才华不会被闲置,能继续发光发热,甚至用"扇冷灰"来寓意激发其创作的热情。
后两句"见说读书堂尚在,瓣香寄与谒东莱"则寄寓了诗人对高继伯的期待和祝福,读书堂象征着学问与教育,"瓣香"则是敬意的象征,诗人希望高继伯能像古人一样,不忘初衷,继续在教育的殿堂中传播知识,"谒东莱"暗指拜访德清的贤人,寓意高继伯能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和勉励的送别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四月池水满
四月池水满,龟游鱼跃出。
吾亦爱吾池,池边开一室。
人鱼虽异族,其乐归于一。
且与尔为徒,逍遥同过日。
尔无羡沧海,蒲藻可委质。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况吾与尔辈,本非蛟龙匹。
假如云雨来,只是池中物。
吟四虽 杂言。
酒酣后,歌歇时。
请君添一酌,听我吟四虽。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
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
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
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省躬审分何侥幸,值酒逢歌且欢喜。
忘荣知足委天和,亦应得尽生生理。
[分司同官中,韦长史绩年七十余,郭庶子求贫苦最甚,徐郎中晦因疾丧明,予为河南尹时,见同年郑俞始受长水县令,因叹四子而成此篇也。
]
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
暂辞八座罢双旌,便作登山临水行。
能以忠贞酬重任,不将富贵碍高情。
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
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
送嵩客
登山临水分无期,泉石烟霞今属谁?
君到嵩阳吟此句,与教三十六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