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江乡归趣图·其六》
《题江乡归趣图·其六》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金陵南上到江陵,看画依感嘅生。

赤壁尚馀沉戟在,黄州谁和洞箫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赤壁(chì bì)的意思:指战国时期楚汉之间的著名战役,也泛指智勇激烈的战斗。后来成为形容局势紧张、敌对双方势均力敌的战斗场面。

洞箫(dòng xiāo)的意思:指人们在吹奏洞箫时,需要将气息吹入其中,形成悠扬的音乐。引申为人言辞高妙、音韵悦耳。

感嘅(gǎn kǎi)的意思:指感觉敏锐、觉察灵敏。

画依(huà yī)的意思:指画画时以鬼神为依托,能够得到灵感和帮助。

金陵(jīn líng)的意思:指南京市,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城市。

依稀(yī xī)的意思:模糊地看到或记得,不清晰或不确切地知道。

鉴赏

此诗《题江乡归趣图(其六)》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金陵南上到江陵”,以地理方位的转换起笔,勾勒出一幅从南京(金陵)南行至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壮阔画面,暗示了诗人行旅的轨迹,同时也暗含着历史的纵深感。

次句“看画依稀感嘅生”,则将视角转向内心感受,通过“看画”这一行为,引出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思考。这里的“嘅生”可能是指内心的触动或感叹,体现了诗人面对历史与自然时的复杂情感。

接着,“赤壁尚馀沉戟在”,引用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赤壁之名不仅象征着英雄豪情与历史的辉煌,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沉戟作为战争的残存物,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引发了诗人对英雄与战争的深思。

最后一句“黄州谁和洞箫声”,将视线转向另一处历史场景——黄州,这里与苏轼的《赤壁赋》相关联,苏轼曾在黄州吹奏洞箫,留下了著名的文学作品。通过“谁和洞箫声”的疑问,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在黄州吹响那悠扬的洞箫,又是否有人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艺术与情感共鸣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艺术与情感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妾薄命·其一

朝花易值风,暮花难照水。

时人重颜色,贱妾非不美。

发绀尚高髻,袖长拖艳紫。

似可君心怜,初疑群伴耻。

谁知宠易衰,玉颜徒为尔。

寂莫无人看,看将明镜里。

得时众所羡,薄命终何以。

(0)

宫人春睡图

几度逢春几度愁,和衣閒卧晚妆楼。

彊寻一枕承恩梦,为语鸡人莫报筹。

(0)

寄余玉馨表妹·其二

忆别分携在柳阴,奇山上望象山岑。

手牵玉藕丝难断,口嚼青茶苦自禁。

古镜不磨难见面,银缸未点尚留心。

寥寥孤馆同谁语,芭雨桐风几夜深。

(0)

磨刀滩谣

石为刀,舟为砺。朝磨暮磨,人与之敝。

舟石相磨,舟奈石何。

(0)

送人入京·其一

桑乾亦是小黄河,桥向芦沟踏雪过。

马上锦裘青海客,呜呜吹叶和悲歌。

(0)

将上惠阳舟中望罗浮即事呈王太守·其五

广州下不见罗浮,不见罗浮上惠州。

广惠中间峰四百,与君分取入书楼。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