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腊 日 龙 沙 会 绝 句 唐 /权 德 舆 帘 外 寒 江 千 里 色 ,林 中 樽 酒 七 人 期 。宁 知 腊 日 龙 沙 会 ,却 胜 重 阳 落 帽 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寒江(hán jiāng)的意思:指寒冷的江河,比喻孤寂、冷清的环境。
腊日(là rì)的意思:指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帘外(lián wài)的意思:指事物的外部或边缘。
龙沙(lóng shā)的意思:指沙漠中的龙,比喻人才横溢的地方。
落帽(luò mào)的意思:指被人揭发或拆穿,使原本隐秘或欺骗的事情暴露出来。
七人(qī rén)的意思:指七个人,也可以指少数人。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中樽(zhōng zūn)的意思:指酒樽中间的位置,比喻身居中要职或处于关键地位。
樽酒(zūn jiǔ)的意思:指大量酒水,也比喻丰盛的酒席。
重阳落帽(chóng yáng luò mào)的意思:指无缘无故受到冤屈或冤枉。
- 注释
- 帘外:指窗户外面。
寒江:寒冷的江面。
千里色:广阔的景色。
林中:树林之中。
樽酒:盛满的酒杯。
七人期:七个人的约定。
宁知:岂料,未料到。
腊日:农历十二月,这里指冬季。
龙沙:泛指沙漠之地。
却胜:反而胜过。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落帽:古代习俗,重阳节登高时脱帽以示敬老。
- 翻译
- 窗外寒冷的江水展现着千里之外的景色,树林中约定七人共饮美酒。
谁曾料想在腊日的沙漠聚会,反而胜过重阳节时的脱帽畅饮。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宴饮的画面。"帘外寒江千里色",通过帘幕望见江水在严冬中延伸至天边,色彩幽远而淡雅。"林中樽酒七人期"则指诗人与六位亲友相约于森林之中举杯畅饮,用“樽”来形容古代的酒器,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宁知腊日龙沙会,却胜重阳落帽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宴会的珍视。腊月(农历十二月)在北方往往寒冷且多雪,而“龙沙”指的是长江中的一个地方,这里用来形容宴会的地点。"却胜重阳落帽时",则是说这次冬日的聚会更胜过了秋天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摘下帽子享受温暖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此次冬日宴饮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朋友间美好时光的珍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沙六快诗
湖外风物奇,长沙信难续。
衡峰排古青,湘水湛寒绿。
舟楫通大江,车轮会平陆。
昔贤官是邦,仁泽流丰沃。
今贤官是邦,刳啖人脂肉。
怀昔甘棠花,伤今猛虎毒。
然此一郡内,所乐人才六。
漕与二宪僚,守连两通属。
高堂日暮会,深夜继以烛。
帏幕皆绮纨,器皿尽金玉。
歌喉若珠累,舞腰如素束。
千态与万状,六人欢不足。
因成快活诗,荐之尧舜目。
废长行(辨其惑于无益之戏而不务恤民也)
紫牙镂合方如斗,二十四星衔月口。
贵人迷此华筵中,运木手交如阵斗。
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惸独。
门前有吏吓孤穷,欲诉门深抱冤哭。
耳厌人催坐衙早,才闻此戏身先到。
理人似爱长行心,天下安平多草草。
何当化局为明镜,挂在高堂辨邪正。
何当化子作笔锋,常在手中行法令。
莫令终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负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