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游 雁 山 寄 怀 二 弟 宋 /翁 敏 之 依 栖 崇 儒 里 ,咫 尺 鸟 名 山 。奈 以 红 尘 隔 ,因 之 举 步 艰 。穿 花 晓 漏 彻 ,何 如 桑 者 闲 。廿 载 为 形 役 ,今 得 拂 衣 还 。自 酌 龙 湫 水 ,照 映 鬓 毛 斑 。山 灵 应 诮 我 ,对 之 发 赧 颜 。题 役 双 脊 令 ,饮 啄 就 清 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毛(bìn máo)的意思:指额角两侧的头发,用来比喻年龄。
拂衣(fú yī)的意思:拂衣是指轻轻挥动衣袖,形容离去或离开的意思。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脊令(jǐ l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形象特点或本质特征。
举步(jǔ bù)的意思:举步意指迈步行走,也表示行动或前进。
灵应(líng yìng)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相互呼应、相互配合的现象。
龙湫(lóng qiū)的意思:指人的才华出众,有出类拔萃之意。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赧颜(nǎn yán)的意思:指因羞愧或惭愧而脸红的表情。
湫水(qiū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山灵(shān líng)的意思:形容山中的神灵或山间的灵异之物。
晓漏(xiǎo lòu)的意思:指黎明时分漏下的一点光亮,比喻希望的曙光或希望即将实现。
形役(xíng yì)的意思:指外表上看起来有用,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或价值。
依栖(yī qī)的意思:依附、依靠
饮啄(yǐn zhuó)的意思:形容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追求程度不同。
照映(zhào yìng)的意思:指光线照射反射出来的影像。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自酌(zì zhuó)的意思:自己给自己倒酒,指自娱自乐,自得其乐。
- 注释
- 依栖:居住、依托。
崇儒里:崇尚儒家文化的地方。
咫尺:极近的距离。
红尘:指尘世、世俗。
举步艰:行走困难。
晓漏:清晨的漏壶声,代指黎明。
桑者:农夫,这里指勤劳的人。
形役:身体和心灵的束缚,指官场劳役。
拂衣还:脱下官服,归隐。
龙湫水:龙湫,瀑布名,此处指清澈的山水。
鬓毛斑:斑白的鬓发,形容年老。
山灵:山神,象征自然。
赧颜:羞愧的脸色。
双脊令:可能指山脊上的建筑或景色。
清湾:清澈的河湾,寓意宁静的环境。
- 翻译
- 居住在崇尚儒家文化的区域,近在咫尺处便是鸟儿名山。
然而尘世纷扰,行走变得艰难。
清晨穿过花丛,漏声清晰,怎比得上农夫的悠闲。
二十年来被形役所累,如今终于能脱下官服归隐。
独自饮用龙湫水,水中的倒影映出斑驳的鬓发。
山灵或许会笑话我,面对美景我也羞愧难言。
在那座山脊上题诗,只愿在此清溪边饮水啄食。
- 鉴赏
这首宋诗《游雁山寄怀二弟》是翁敏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儒学生活的依恋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回归自然、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依栖崇儒里”描绘了诗人长久以来的生活环境,接着“咫尺鸟名山”以生动的比喻写出山的近在咫尺,然而却被红尘所阻,行走变得艰难。诗人感叹自己二十年来被世俗事务牵累,如今得以脱身归隐。
“穿花晓漏彻,何如桑者闲”通过对比清晨的忙碌与农夫的悠闲,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诗人感慨自己“廿载为形役”,现在终于可以“拂衣还”,即辞官归隐。他独自饮用龙湫水,镜照鬓边斑白,既有岁月流逝的感伤,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山灵应诮我,对之发赧颜”一句,诗人想象山神可能会嘲笑他的改变,但诗人并不回避,反而坦然面对,甚至为此感到羞愧。最后,“题彼双脊令,饮啄就清湾”表达诗人决心在此过上简朴生活,仿佛雁一般在清澈的溪湾饮水栖息,寄托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隐逸的心路历程,具有浓厚的田园诗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