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但(bù dàn)的意思:表示不仅仅如此,除了某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情况。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多感(duō gǎn)的意思:形容人敏感多情,感触很深。
感概(gǎn gài)的意思:对事物的感触和概括。
今人(jīn rén)的意思:指现在的人,也可指当代人。
可作(kě zuò)的意思:能够胜任某种职务或角色,有才能或本领。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阳子(yáng zǐ)的意思:阳光之子,指聪明、机智、开朗的人。
依违(yī wéi)的意思:依照或遵循,违背或违反
应须(yìng xū)的意思:应该,必须
有洛(yǒu luò)的意思:指有光彩、有声望。
自信(zì xìn)的意思:对自己有信心,有坚定的信念和自我肯定。
- 注释
- 洛阳子:古代对某位来自洛阳的贤人的称呼。
少年明是非:指年轻人有清晰的是非观念。
自信肯依违:对自己的观点坚定,不轻易妥协。
死者若可作:假设死者能复活。
蹈东海:意指追求壮志,投身广阔无垠的大海。
- 翻译
- 汉代有个洛阳子,年轻时就懂得分辨是非。
他谈论时常常感慨万分,自信心满满,从不轻易改变立场。
如果死者能复生,现今还有谁能成为他的伙伴呢?
他应该勇往直前,投身东海,而非仅仅流泪悲伤。
- 鉴赏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创作的《贾生》,通过对洛阳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正义与世俗的深刻感慨。诗中的“少年明是非”展示了洛阳子对正义的坚守和敏锐的判断力,而“所论多感概,自信肯依违”则表达了他说话做事都能触及人心,且自信而坚定。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逝去英雄和当下世人的无奈比较,以及对英雄所处时代的迷茫。最后,“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所愿意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即使需要跨越东海,也在所不辞,而不仅仅是让衣服湿透这样简单的感动。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冲突中个体选择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宋代士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慧居寺八韵
宝华深秀处,问路记吾曾。
是日观民暇,青春佳兴乘。
梵宫迎马近,崎径破云登。
戒井谁当汲,莲池依旧澄。
六檀身口意,三宝佛经僧。
净业遵毗柰,禅机谢慧能。
璇题千载焕,饴慕一心增。
小憩催行辔,耽斯理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