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俗兰为瘦,山多遁亦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花(cán huā)的意思:指已经凋谢或残缺不全的花朵,比喻事物或人的状况不完整或不完美。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鄂不(è bù)的意思:形容人的心情极度不安,焦虑不安。
孤愤(gū fèn)的意思:孤独愤怒,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感到孤立无助而愤怒。
韩非(hán fēi)的意思:指人心险恶,不可轻信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送春(sò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离去,夏天的到来。
望帝(wàng dì)的意思:望着天空向帝王祈求心愿。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野屐(yě jī)的意思:指粗糙、简陋的鞋子。也比喻不合时宜、不得体的言行举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诗人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昏鸦先晚宿,野屐送春归”,黄昏时分,乌鸦已先行栖息,而我穿着野外的木屐,踏着春天的脚步归来。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昏鸦的归巢与我的归家形成呼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颔联“士俗兰为瘦,山多遁亦肥”,通过“兰为瘦”和“山多遁亦肥”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士人生活状态的观察与思考。兰花在士人的生活中象征高洁与雅致,但在这里却显得“瘦”,可能寓意士人在世俗中追求高洁的不易;而“山多遁亦肥”,则可能是对隐逸之士的赞美,他们远离尘嚣,生活自在,身体也似乎因此更加健康。
颈联“残花飘鄂不,孤愤续韩非”,残花随风飘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愤之情,仿佛在续写着韩非子的忧国忧民之思。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思。
尾联“望帝三更泪,荒茅未可依”,引用了望帝化身为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深夜难眠,心中充满忧愁的情景。荒芜的茅草之地,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