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既荒我粒,草复乱我蔬。
大笑非吾事,忍饥还读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杂感六首(其三)》。诗中,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与生活的反思。他指出读书并不能直接解决饥饿问题,于是选择在山园中耕作,通过劳动来维持生计。他观察到蔓草侵占了农田,杂草扰乱了蔬菜,这让他意识到单纯依赖读书并非长久之计。最后,他自嘲地说大笑已不是他的追求,宁愿忍受饥饿也要坚持读书,似乎读书对他而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于生活艰辛中的坚韧和对知识的执着。
大木势将颠,一绳非所维。
何不以此言,进于下榻时。
观象察人事,天废不可支。
盍于同舟际,以此言进之。
愚独谓不然,出处各有宜。
惟其有仲举,疆禦咸低眉。
是以徐孺子,洁清获自怡。
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
惟其有元礼,破柱风裁持。
是以郭林宗,获遂贞隐姿。
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师。
且天生我材,治乱须转移。
维以维其颠,不颠维曷为。
支以支其废,不废支焉施。
坐视颠废者,果哉良足嗤。
有道不与易,圣训深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