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衣石师面壁石·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衣石师的僧侣,他选择了面壁修行的生活方式。通过“只履已归葱岭去”,我们可以感受到衣石师对世事的淡泊和对修行的执着,仿佛他已经远离尘嚣,前往葱岭,开始了心灵的探寻之旅。而“祇留片石见天真”则进一步强调了衣石师内心的纯净与真我,即使在修行中,他也保持着最原始、最真实的自我。
“凭他坐到无穷际,不把眉毛度与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衣石师面对无尽时间的静坐修行,他坚守着自己的修行之路,不为外界所动,也不轻易将自己修行的成果或领悟传达给他人。这种坚持和内敛,体现了他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修行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衣石师的形象,展现了佛教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诗中充满了对修行生活深沉的思考和感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灵源唯堂上人游九龙山
群峰嵯峨互相依,九龙跳跃万马随。
苍松怪石倚天碧,岚气日夕沾人衣。
幽花野草香涧谷,山中寒暑自四时。
孝标当年隐其内,劲节上与山争奇。
纷纷馀辈方进取,谁能退缩山之陲。
困来和云卧白石,醒后冲烟登紫微。
古今名利天下重,此子似欲一手提。
白头老僧好事者,泛览景物裁为诗。
使我一读重叹息,玩味展转忘其疲。
世途扰攘吾已厌,便欲命驾寻荒祠。
左骖白鹿右黄鹄,与子相从不尔离。
戊申岁间中清赏十景·其五篱边餐落菊
篱边餐落菊,采采黄金英。
拾之不满掬,松露相和倾。
三咽清肺腑,九窍皆芳馨。
食之久住世,化为天地精。
不饥复不老,颜貌如童婴。
骖鸾访安期,跨鹤寻广成。
回首谢人世,何用千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