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理明随理去,动常有静在其中。
《训蒙绝句.静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教育家朱熹的《训蒙绝句》系列,专门探讨了“静”的重要性和如何达到真正的“静”。诗中强调了“静”并非单纯地依赖于表面的宁静,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格物致知”,即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探究,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莫专靠静偏于静,须是深加格物功。” 这句话提醒我们,仅仅追求表面的静谧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平静,而应该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即“格物致知”,来实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事到理明随理去,动常有静在其中。”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动静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对事物的道理有了清晰的认识后,行动就会自然而然地遵循道理,即使在行动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这里强调的是,真正的“静”不仅存在于无为的状态中,更体现在对行动的合理指导和内心的从容不迫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旨在教导人们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表面的宁静。它鼓励人们在行动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知行合一”的精髓。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仲宝风雨中过德麟留宿以夜未央为韵分得未字并和二公夜央字韵·其二
秋徂风雨多,欲作雪霜迓。
况乃地气偏,寒暑或相借。
温凉久未定,裘葛易无暇。
惭愧平原君,客至列盏斝。
日为文字饮,短昼继清夜。
嗟予寡世偶,痴甚已如霸。
有田未归耕,无策敢求射。
耽诗近知味,疑从果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