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影衔山远,钟声隔岸疏。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火(bī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的火焰,也指战火、兵戈之间的战争状态。
凋零(diāo líng)的意思:指花草枯萎,或形容事物逐渐衰败、消失。
梵王(fàn wáng)的意思:指尊贵的僧人或佛教高僧。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隔岸(gé àn)的意思:指两岸之间有一定距离,比喻关系疏远、隔膜。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精爽(jīng shuǎng)的意思:精神饱满、神清气爽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王居(wáng jū)的意思:指高官显贵的居所,也比喻权贵之家。
乌衣(wū yī)的意思:指黑衣服,也指官员的服装。
昔时(xī shí)的意思:昔时指过去的时候,表示与现在相对比的过去时光。
乌衣巷(wū yī xiàng)的意思:指穷困潦倒的人家聚居的巷道。
- 翻译
- 昔日的高雅人士府邸,如今成为佛王的住所。
楼阁倒影拉长在远处山峦,钟声稀疏地从对岸传来。
感叹往昔的风流人物,精神魂魄隐藏在这废弃的遗址中。
回望那乌衣巷,只剩荒凉,战火后的凋零景象。
- 注释
- 昔时:过去。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宅:府邸。
今日:现在。
梵王:佛教中的天王。
居:居住。
楼影:楼阁的倒影。
衔:连接。
山远:远方的山。
钟声:寺庙的钟声。
隔岸:对岸。
疏:稀疏。
风流:风采出众,指有才情的人。
嗟:感叹。
往事:过去的时光。
精爽:精神魂魄。
閟:隐藏。
遗墟:废弃的遗迹。
回首:回头望去。
乌衣巷:古代南京的一条街道,曾是贵族聚居地。
凋零:衰败,凋敝。
兵火:战争的烽火。
馀:剩余,遗留。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昔日高士所居,现今变为梵王(即佛教高僧)住所的场景。开篇两句“昔时高士宅,今日梵王居”即点明了这一变迁,透露出时光流转、世事更替的意境。
"楼影衔山远,钟声隔岸疏"中的“楼影”指的是高大的建筑投射到山间的影子,而“钟声”则是梵王庙宇中传出的佛教礼仪之声。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环境变迁之感慨。
"风流嗟往事,精爽閟遗墟"一句,诗人借助“风流”(意指岁月的流逝)来唏嘘过去的事情。"精爽"形容环境清新脱俗,而"閟遗墟"则是对过往荣华已成废墟的描写。
最后两句“回首乌衣巷,凋零兵火馀”中,“乌衣巷”可能指的是古代将士或军人聚居之地,而“凋零兵火馀”则是对过往战乱留下的痕迹的描述。“凋零”意味着残破不堪,"兵火馀"则是战争余烬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个人对于往昔荣景、战乱废墟的感慨。语言古朴而含蓄,意境深远而不失哀婉,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颂六十二首·其二
遗身八万塔,宝饰高百丈。
仪凤异灵鸟,金盘代佛掌。
积拱承雕月,高檐挂树网。
宝地若池沙,风铃如积响。
刻削生千变,丹青图万像。
烟霞时出没,神仙乍来往。
晨雾半层生,飞幡接云上。
游霓不敢息,翔鹍讵能仰。
福地下金绳,天报岂虚枉。
愿假舟航末,彼岸谁云广?
五言奉日侍宴望海应诏
御龙称曩载,仙驾纪前皇。
直谓穷游览,非为务省方。
大君弘覆焘,禁暴抚遐荒。
观兵临碣石,极目眺扶桑。
周区廓灵府,接汉委归塘。
淼淼经纶阔,悠悠控注长。
标空□绝岛,跨日起飞梁。
银阙浮朝气,金台映晚光。
荡秽符神略,安流表会昌。
徒欣奉奇观,倾蠡讵可量?
驾过观猎
天巡总禁营,诘旦拥戈城。
旗常纷出没,彀骑郁纵横。
围尘千里暗,猎火四山明。
兽竭郊原迥,禽殚灌莽平。
割鲜同饮至,振旅以休兵。
动作威容备,周旋军令成。
金铙清禦道,玉鼓节神行。
别有磻溪叟,无日战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