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想多归户,庭应绝涝民。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真 长 书 记 知 舞 阳 宋 /黄 庶 尘 土 淹 沉 客 ,诗 书 梦 寐 身 。又 辞 千 里 幕 ,去 布 一 同 春 。路 想 多 归 户 ,庭 应 绝 涝 民 。青 衫 莫 嗟 叹 ,知 已 在 陶 钧 。
- 注释
- 尘土:比喻生活的艰辛或环境的恶劣。
淹沉:淹没,形容困苦不堪。
客:旅人,指诗人自己。
诗书:代指学问和理想。
梦寐:在梦中,这里指心中向往。
千里幕:遥远的幕僚职位,比喻高位或广阔的仕途。
去布:推行,传播。
归户:归乡的人家。
涝民:遭受水灾的民众。
青衫:古代官职低微者的服装,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嗟叹:叹息,哀叹。
陶钧:比喻治理国家或社会的大任。
- 翻译
- 尘土淹没旅人,书籍梦境伴随我身。
再次告别遥远的幕僚,去推行春天般的教化。
路上期待见到许多归乡的人家,庭院应不再有洪涝之苦。
尽管身穿青衫,不必唉声叹气,因为我知道自己正在为百姓福祉努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庶所作的《送真长书记知舞阳》,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尘土淹沉客”描绘了旅途艰辛,主人公淹没在尘土中,暗示了友人旅途的劳顿。次句“诗书梦寐身”则写出友人身为读书人,心中满是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
“又辞千里幕,去布一同春”表达了友人即将离开幕府,前往舞阳任职,希望能给当地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和变革。“路想多归户,庭应绝涝民”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希望他能关注民生,解决百姓的水患问题,让民众安居乐业。
最后两句“青衫莫嗟叹,知已在陶钧”,以“青衫”代指友人的官职,劝慰友人不必过于忧虑,因为他的才华和能力定能在官场上发挥作用,如同陶匠手中的钧器,能够塑造和改变事物。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予既赋京城见鲈有晓之者曰此名大口鱼北州素有似鲈而实非也昔人谓蟛蜞为蟹予何以异焉乃叠前韵
鲤质嘉鱼又鲫肌,从来物类有相疑。
纤鳞俨带三江色,巨口都将一字移。
张翰此时成独笑,陆佃当日未曾知。
蘼芜杜若参差地,更在诗人细入思。
次韵马文明光禄和冯子佩雨中观莲
山花何如水花洁,江乡又作三年别。
银潢一派写秋光,绿浪红云几明灭。
孤标不藉阑槛护,皓质岂因泥滓涅。
江梅冲寒面如玉,岩松积岁髯疑铁。
清严淑丽各有态,根性已是多生结。
铜池碧影落天镜,东轩未到吾能说。
一泓便有五湖意,造物信可儿童窃。
翠盘跳珠散凉雨,梦回晓枕声未绝。
恍疑误入水仙府,万队红妆拥旌节。
鉴湖终期明主赐,云锦只恐天机撤。
书生俭算亦有计,胜赏直与吟诗折。
题孙丹霞小景
拂空翠盖摇双桐,桐阴袅袅来天风。
仙山秋日如春融,琪花瑶草长丰茸。
道人晏坐侍青童,玉尊缥醴清若空。
洪厓有约浮邱公,青禽误集东皇宫。
飙轮西来滞瀛蓬,停觞思入虚无中。
皇览揆予始鸿濛,五十四载遗尘踪。
玄纲袖领繄尔宗,馀事复到临池工。
良常西麓新宫崇,金书玉刻腾蛟龙。
幼霞回首玄卿翁,人间天上将无同。
蟠桃正熟火枣红,水边处处黄花丛。
青山隐隐云重重,归来何时寻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