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其三》
《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其三》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即栗无多染沁泥,危桥不渡只前溪

花甲坼占风北,鷤䳏丁宁日西

漏白蘋开十字眼,路青蘅试五花蹄。

行縢还惹空青湿,篝火垆边恰煮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丁宁(dīng n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沉静、安定,不轻易动摇。

篝火(gōu huǒ)的意思:篝火是指在户外或野外搭建的火堆,用来供人取暖、照明或烹饪。

花甲(huā jiǎ)的意思: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甲坼(jiá chè)的意思:指事情的结果或效果非常差,无法修复或挽回。

空青(kōng qīng)的意思:指没有实际经验、知识浅薄的年轻人。

前溪(qián xī)的意思:形容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日西(rì xī)的意思:指太阳落下的方向。

十字(shí zì)的意思:指交叉的两条直线或道路,也可指交叉的形状。

危桥(wēi qiáo)的意思:形容局势危险,情况不稳定。

五花(wǔ huā)的意思:形容物品或事物的各个部分都很精美或很好。

无多(wú duō)的意思:没有多余的,没有剩余的

行縢(xíng téng)的意思:指人行走时,脚步轻盈,行动敏捷。

杨花(yá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字眼(zì yǎn)的意思:指言辞、措辞、用词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居的闲适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然景象和日常琐事。首句“即栗无多染沁泥”,写出了春雨过后,新芽初生,沾染少许泥土的清新景象。次句“危桥不渡只前溪”,暗示了山居环境的偏远与宁静,只能沿着小溪前行。

“杨花甲坼占风北”描绘的是柳絮纷飞,随风向北飘散的场景,展现了春风的轻柔与季节的转换。“鷤䳏丁宁唤日西”,以拟人手法,写鸟儿在傍晚时分鸣叫,仿佛在呼唤夕阳西下,富有生动情趣。

“漏白蘋开十字眼,路青蘅试五花蹄”两句,通过“漏白”形容阳光透过水草的缝隙,形成斑驳光影,“十字眼”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景象;“路青蘅试五花蹄”则写马蹄踏过青草地,留下五彩斑斓的印记,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行縢还惹空青湿,篝火垆边恰煮藜”,诗人身着藤编鞋,行走间难免沾湿,而在篝火旁烹煮藜菜,呈现出山居生活的简朴与自得其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日山居的恬淡与自然之美,体现了王夫之的诗风。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夏景.讼风伯

岂敢讼穹穹,何堪败愿丰。

云乎难致雨,伯也实司风。

长是垂将合,吹之使不同。

不思商怨后,但霸楚称雄。

已脱知臣罪,不诛无岁功。

皇恩惩使悔,终念小心仝。

(0)

春景.花飞减却春

老子情如海,花无醉后新。

飞来如许雪,减却不多春。

轻薄随流水,颠狂落近邻。

犹寒犹未晚,半雨半成尘。

拾翠危无路,残红老得人。

清晨添酒量,日日是芳辰。

(0)

春景.疏帘看弈棋

道院无迎客,疏帘缈缈垂。

未须惊倒屣,共看弈残棋。

日透花阴午,风摇竹影漪。

呕心谁白黑,袖手见安危。

别墅尘难到,南风管已窥。

仙凡终似隔,彷佛记来时。

(0)

閒居遣怀六言四首·其二

涉世性多物忤,畏人分合幽栖。

通德能谈飞燕,儿曹从厌家鸡。

(0)

小园漫兴四首·其四

华发思乡去苦迟,人民城郭总成非。

九原可作吾谁与,三径就荒胡不归。

诗思寂寥无腹稿,病躯憔悴减腰围。

有时梦与钟期遇,閒拂枯桐按玉徽。

(0)

以竹院逢僧为韵集杜工部句赠鹤林老别流禅师四首·其二

松门耿疏影,天黑闭春院。

长风中怒号,白日递隐见。

惠远德过人,秀发吾所羡。

晤语契深心,风床展书卷。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