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风渐息,深院无人声。
《宿兴德寺》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 兴 德 寺 宋 /李 复 东 峰 霁 月 出 ,林 丛 寒 露 明 。夜 久 风 渐 息 ,深 院 无 人 声 。
- 注释
- 东峰:指东方的山峰。
霁月:雨后初晴的月亮。
林丛:密集的树林。
寒露:秋天早晨的冷露。
夜久:夜晚时间已长。
风渐息:风声逐渐停止。
深院:深宅大院。
无人声:没有人的声音。
- 翻译
- 东方山峰上的明月露出,林间的寒露显得格外明亮。
夜晚渐长,风声渐渐平息,深宅大院里寂静无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的宁静景象。起始两句“东峰霁月出,林丛寒露明”营造了一个清冷而明净的氛围。霁月,即解放的月亮,意味着天气转晴,月光洒落在东方的山峰上,映照出清晨后的宁静与美好。而“林丛寒露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森林中露珠闪耀,如同冰晶一般透明和冷冽。
第三句“夜久风渐息”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与自然力的平息,深入夜晚,原本飘动的风逐渐安静下来,仿佛一切都在沉睡之中。
末尾两字“深院无人声”则是整个画面最为宁静的部分。在这座僧院里,即便是白天也难得见到行人,现在夜已深,更加显得空旷与寂静。连人的声音都消失不见,只剩下月光、露水和沉睡的大自然。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刻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黄莺(一作郑愔诗,又作郑缙)
欲啭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应诏赋得除夜(一作王諲诗)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汴堤柳(一本作题河边枯柳)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
当时彩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
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