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孰不供,贷钱免尔萦。
物赢我收之,物窘出使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他的《寓言九首》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对农事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不合理状态的批判。
"婚丧孰不供,贷钱免尔萦" 表示在理想社会中,即使是家庭中的大事件如结婚、葬礼,也不需要借贷来应付,而是通过社区或社会组织的帮助得以顺利进行。
"耕收孰不给,倾粟助之生" 描述的是农民在收成时不会被剥夺应该得到的果实,而是在困难时会得到他人的援手,共同帮助度过难关。
"物赢我收之,物窘出使营" 强调的是在社会中,当个人或家庭拥有多余的物资时,应当收集起来,而当有需要时,则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分配和使用。
"后世不务此,区区挫兼并" 批判了后来的社会不再重视这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甚至出现了兼并现象。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以及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他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影响到他后来的政治改革主张。
数遍时贤,谁似云溪,未老得闲。
自抽身州县,归休旧隐,灰心名利,跳出尘寰。
卸却朝衣,笑拈拄杖,日在花阴竹径间。
身轻健,任高眠晏起,渴饮饥餐。垂弧猛省当年。
且约住春风开寿筵。
况园亭池馆,新奇佳丽,弟兄子侄,歌笑团栾。
绿鬓朱颜,纶巾羽扇,做个人间长寿仙。
霞觞举,愿年年今日,长对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