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王胜之三首·其三》
《和王胜之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要知太守孤客不惜春和俚歌

坐睡樽前呼不应,为公雕琢天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春和(chūn hé)的意思:春天的和暖气候,指和谐、融洽的关系。

雕琢(diāo zhuó)的意思: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琢磨,使事物变得更加完美。

孤客(gū kè)的意思:指远离家乡,独自在外地生活的人。

俚歌(lǐ gē)的意思:指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内容多以庶民生活、社会风俗、爱情等为题材。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天和(tiān hé)的意思:指天地之间和谐相处,形容世界太平、人民安乐。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要知(yào zhī)的意思:要想知道、要了解。

翻译
要知道太守有多么怜爱孤独的客人,
他甚至不惜在春天里吟唱俚俗的歌曲来亲近。
注释
太守:地方行政长官。
怜孤客:怜悯孤独的客人。
不惜:不吝惜。
阳春:美好的春天。
俚歌:民间通俗歌曲。
坐睡:坐着打盹。
樽前:酒杯前。
呼不应:叫他不应。
为公:为了你(指太守)。
雕琢:比喻用心或才情去创作。
损天和:损耗了自己的自然和谐。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和王胜之三首(其三)》。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太守宽厚待人的赞赏,以及诗人自己不拘小节、随性生活的情怀。

“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这两句表明了太守对于游历的孤独旅者充满同情,愿意与他们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并不介意自己的身份地位,与民间的俚俗歌谣共鸣。这里展现的是一种超越常规、平易近人的高风亮节。

“坐睡樽前呼不应,为公雕琢损天和。”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述,他在酒樽之前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即使有人叫唤也不闻不问。最后一句表明为了给予他人(为公)打磨、雕刻出更美好的东西,甚至牺牲了天然的和谐。这部分反映的是诗人追求艺术与生活真实感的态度,以及在创作中对完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人性中的善良、自由和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杏坛

真人升去寂无音,徒指空坛说杏林。

讲道虽非夫子惠,此心还是爱人心。

(0)

霅溪翁雪霁望弁山图

弁山之阳冠吴兴,峮嶙巀?望不平。

焕然仙宫隐其下,众山所仰青复青。

雪花夜积山如换,乘兴行舟须放缓。

平生不识五老峰,且写吾乡一奇观。

(0)

留仲谦

二十年前旧诗友,子居仲谦真耐久。

少时怀抱易过逢,老去云林难聚首。

去年广塾得子居,论心岂但相煦濡。

咫尺仲谦招不得,有园日涉将毋娱。

风吹原头动春色,招携肯为山翁出。

恰恰子居来日来,岿然暮展遥天碧。

(0)

雪夜冯周二兄来小酌诗呈仓使·其一

朔风吹玉满天涯,旷望平林处处花。

袖手冬窝无事客,不分疆界是谁家。

(0)

步月庭下·其二

几年等得到花开,投老看花能几回。

四树婆娑庭下桂,月明深夜更徘徊。

(0)

晓睡

村巷阒无事,天明憩黑乡。

草生诗意足,花落梦魂香。

地迥秋供爽,雨馀风荐凉。

休令山鸟闹,吾欲傲羲皇。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