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林》全文
- 注释
- 胡为:为什么。
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柘城县。
林:郊野。
一说株林是陈大夫夏徵舒的食邑。
从:跟,与,此指找人。
一说训为因。
夏南:即夏姬之子夏徵舒,字子南。
匪:非,不是。
适:往。
乘马:四匹马。
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说:通“税”,停车解马。
株野:株邑之郊野。
乘我乘驹:驹,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称“驹”,大夫所乘;马高六尺以上称“马”,诸侯国君所乘。
朝食:吃早饭。
闻一多考,性曰为食。
- 翻译
- 为何要到株林去?那是为了找夏南。不是为到株林玩,而是为了找夏南。
驾着大车赶四马,株林郊外卸下鞍。驾着轻车赶四驹,奔抵株林吃早餐。
- 鉴赏
这首出自《诗经》的古诗,其意境质朴而深远,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和谐。诗中的“胡为乎株林”表达了诗人对于栽植树木的疑问,而“从夏南”则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在“匪适株林,从夏南”的重复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认同。
而“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株林间驾车游猎的画面。“驾我乘马”、“乘我乘驹”展示了古代狩猎生活的一幕,“说于株野”、“朝食于株”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栽植、季节更替和狩猎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在自然中寻找生存与享乐的方式。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通过反复和对比的手法,加深了主题的表现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